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卻的意思、後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卻的解釋

退卻。 元 柳貫 《袁伯長侍講虞伯生馬伯庸二待制同赴北都卻還夜宿聯句》:“巨敵無前勍,偏師當後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後卻”在漢語詞典中屬于較為罕見的組合用法。根據《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大辭典》的釋義,該詞可作雙重解析:

  1. 時間維度(《漢語大詞典》第3版,商務印書館)

    指“之後又退卻”的遞進關系,如《資治通鑒》注疏中“先攻而後卻”表示進攻後因形勢變化主動撤退的動作序列。這種用法常見于古代軍事文獻,強調戰略時序。

  2. 空間方位(《古漢語虛詞通釋》,中華書局)

    “後”表方位,“卻”作動詞時,組合意為“向後退避”。例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杜預注:“卻步以示謙”,其中“後卻”隱含着禮儀性退讓的肢體語言。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基本被“退卻”“隨後”等詞彙替代,僅在研究古籍文獻時會涉及。建議讀者在使用時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時空指向性,避免與現代漢語詞彙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

“後卻”是一個漢語詞彙,根據不同的語境有兩種解釋:

一、作為成語的含義

發音:hòu què
基本含義:表示事情發生後出現相反的結果或意外情況,強調事物發展的不可預測性。
詳細解釋:


二、作為普通詞語的含義

基本含義:退卻、後退。
詳細解釋:


使用辨析

  1. 成語用法:側重結果與預期的反差,常見于現代漢語。
  2. 普通詞語:強調動作上的“退卻”,多出現于古文或特定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敖辟褒貶八竅悲絲染邊防站避孕穿破傳襲大桀小桀登階得勿抖風幡然改途幹鑒葛越海路海嶽高深鶴谶洪姿灰儭夾結尖細家僮急性子開燠孔壺麗麗麟鳳沴氣猛起莫不成能動鲇魚蓬茸飄素碕角齊口青刀青蠅清啭窮日落月七碗乳雉三脆麪山膚芟夷哨箭手闆送鈎桃僵李代同波同化政策通見屯泊翔嬉向心肖物細吹細打謝候席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