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稱頸聯。律詩中第五、六兩句聯句。參見“ 頸聯 ”。
“後聯”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術語,主要涉及律詩和對聯兩種形式,具體含義如下:
在五言或七言律詩中,後聯指第五、六兩句,又稱頸聯。律詩共八句,分為四聯:
頸聯需嚴格對仗,内容上常承上啟下,深化主題。
在對仗的對聯或聯句中,後聯指後半部分,與前聯(前半部分)形成對仗工整、意義呼應的關系。例如:
前聯:春風得意馬蹄疾
後聯:一日看盡長安花
若需進一步了解律詩四聯的具體規則或對仗技巧,可參考古典詩詞相關典籍。
後聯是古代文學中對詩歌對聯的一種形式,指的是在一個對聯的後面加上一句話來襯托、說明或進一步發揮該對聯的意境和主題。
後聯的拆分部首是"辶"(走之辶)和"卄"(又字框)。它的總筆畫數是8。
後聯最早起源于唐代的文學創作,當時很多文人士子喜歡在對聯的後聯上再加上幾句詩句來表達更豐富的意境。
後聯的繁體字是「後聯」。
後聯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差别。
1. 前聯: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
後聯: 花氣襲人,草色入眼。
2. 前聯: 人間有味是清歡。
後聯: 江上無聲更幽寒。
後聯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後連:指事物在後面連續不斷。
2. 此後聯繫:指從某個時間點起一直到現在的聯繫。
3. 後聯詩:使用後聯形式的詩歌創作。
近義詞包括:後續、後篇、後語。
反義詞包括:前聯、前句、前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