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arquis]
(2) 古時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3) 歐洲和日本貴族的世襲身分。尤指英國第二級貴族的成員,位于公爵之下和伯爵之上
古代爵位名。自 周 以來,除 漢 、 北魏 、 明 等少數幾個朝代,大體皆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後漢書·孝靈帝紀》:“世封 解瀆亭侯 ,帝襲侯爵。”
關于“侯爵”的詳細解釋如下:
起源與等級
侯爵是中國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二等,最早可追溯至周朝。自周代起,除漢、北魏、明等少數朝代外,其等級地位基本保持穩定。
地位與授予對象
侯爵為“超品”,即地位超越一品官員,僅授予皇親國戚或立下特殊功勳的臣子。例如清代,侯爵的封賞極為嚴格,宰相級别的官員若無重大貢獻也難以獲封。
權力與封地
部分朝代(如清代)的侯爵擁有獨立封地,尤其在邊陲地區,其家族可享有較大自治權,甚至形成類似“小王國”的勢力範圍。
等級與職能
歐洲的侯爵(Marquis/Marquess)是貴族爵位中的第四級,位于公爵之下、伯爵之上。其職能最初與駐守邊境相關,因此也被譯為“邊區伯爵”或“邊地侯”。
社會地位
相較于占據富饒領地的公爵和伯爵,侯爵常被視為“鄉下貴族”,實際地位可能低于某些財力雄厚的子爵。但在法國舊制度時期,侯爵象征顯赫的財富與權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朝代或國家的具體案例,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侯爵》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侯”和“爵”。下面對這兩個部分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的介紹,以及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同時提供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首:亻(人)
筆畫:7畫
來源:侯表示封建時代賜爵的一種封號,指王的親屬、忠臣、功臣等。其字形是“亻”代表人,上面加“足”表示行走,下面是“方”表示方向,合起來表示有權力的人在走動、指揮。
繁體字:候
古時候漢字寫法:侯
例句:他是一位老實巴交的農村侯子。
部首:父(父親)
筆畫:10畫
來源:爵是古代貴族的爵位,泛指封建社會的爵位,既表示封爵的尊貴,又表示身份和職權。字形由“父”作為部首,上面加“夂”表示稍後行走的動作,下面是“爪”表示拿持。整個字形表示父親拿着東西往前走,象征貴族帶着權力行走。
繁體字:爵
古時候漢字寫法:爵
例句:他出身高貴,擁有爵位。
侯爵可以組成一些詞語,如:侯爵風範(指貴族的風度和氣質)、侯爵妻(指貴族的妻子)。
近義詞有:公爵、國爵。
反義詞為平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