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肢動物,甲殼綱,鲎蟲科。外形很像鲎魚。身體扁平,頭胸部有甲殼,似龜、鼈,尾部呈叉狀。生活在水田或水溝中。俗稱王八魚、水鼈子。
鲎蟲是一種淡水甲殼類生物,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鲎蟲(拼音:hòu chóng)是鰓足亞綱、背甲目、鲎蟲科的小型節肢動物,身體扁平,頭胸部覆蓋甲殼,尾部呈叉狀,多栖息于水田或池沼中,俗稱“水鼈子”。
20世紀初被發現具有除草功能,日本農民稱其為“取草蟲”,可用于稻田生态管理。
小提示:鲎蟲的“鲎”字因字形含“魚”部易被誤解為魚類,實為節肢動物。其名稱中的“鲎”更多是描述外形特征(如扁平甲殼),而非生物分類關聯。
《鲎蟲》是指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節肢動物,它們屬于軟甲綱,多數種類生活在水底沉積物中。
《鲎蟲》的拆分部首是魚,鲎的拆分部首是魚,蟲的拆分部首是虍。
《鲎蟲》的筆畫數是15畫,其中魚部5畫,鲎部10畫,蟲部4畫。
《鲎蟲》這個詞來源于中文,鲎是對它的普遍稱呼,蟲指的是蟲類動物。
在繁體中,鲎通常寫作鱟,蟲部的字形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鲎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甲骨文時期,鲎常寫作象形字,形狀像魚頭和身體連在一起的樣子。
在金文和篆文時期,鲎的寫法逐漸演變為現代的樣子,字形上魚部寫作魚,鲎部寫作骨。
以下是一些使用《鲎蟲》的例句:
1. 海洋生态系統中有許多種類的鲎蟲。
2. 捕捉到一隻巨大的鲎蟲,真是難得一見。
3. 他在海灘上收集了許多美麗的鲎殼。
一些與《鲎蟲》相關的組詞和近義詞包括:
1. 鲎殼
2. 鲎海
3. 海蛎
4. 蛤蜊
5. 海藻
一些與《鲎蟲》相反的詞彙包括:
1. 陸地動物
2. 植物
3. 人工養殖
4. 枯竭
5. 海洋污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