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鴻業;大業。 南朝 宋 謝莊 《求賢表》:“臣生屬亨路,身漸鴻猷。” 唐肅宗 《命有司舉行郊廟大禮诏》:“朕獲嗣鴻猷,敢志虔敬。” 清 蒲松齡 《拟上谕纂修<實錄>告成群臣進表》:“伏以聖孝開天,燕翼紀千秋之烈;王謨尊祖,鴻猷垂百代之書。”
(2).深遠的謀劃。 明 張居正 《答楚撫院王見峰書》:“頃者,陵工告竣,仰仗鴻猷,費省工堅,功高賞薄,尚當有待也。”
“鴻猷”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óng yóu,由“鴻”和“猷”兩字組成,具體含義如下:
鴻
猷
“鴻猷”包含兩層核心意義:
鴻業;大業
指宏偉的事業或功績,如國家基業、重大成就等。
例:清·蒲松齡《拟上谕纂修告成群臣進表》中“鴻猷垂百代之書”即指流傳百世的宏偉著作。
深遠的謀劃
強調長遠、高瞻遠矚的策略,常用于形容治國方略或個人發展計劃。
例:明·張居正提到“仰仗鴻猷”,即依靠深遠的謀劃實現目标。
“鴻猷”結合了“鴻”的宏大與“猷”的謀略,既指代宏偉事業,也強調深遠的智慧與規劃,常見于文化、曆史及人名中,寓意積極向上。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漢典或相關文獻。
《鴻猷》一詞在漢語中多用于形容君主的德行和治理政策,指其慷慨、睿智和明斷的行為。它由兩個字組成,其中“鴻”表示宏大、廣博,也意味着深思熟慮的意思;而“猷”則表示策略、計劃和政治決策。
《鴻猷》一詞的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中的一句話:“書契曰:‘鴻猷之道,百世以為法’。”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知道這個詞最早的來源是太史公,也就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曆史學家司馬遷。
《鴻猷》一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鳥”和“犬”。其中,“鳥”是指鳥類,表示廣大和宏偉;而“犬”則是指狗類,表示智慧和決斷。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21畫。
《鴻猷》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鴻猷」。在繁體字中,多數字的筆畫較多,結構繁複。
關于《鴻猷》在古代的漢字寫法,沒有确切的資料。然而,我們可以通過古代文獻中的記載推斷其可能的寫法。根據古代字書《說文解字》的相關介紹,可以推測“鴻猷”可能的寫法為「鳇猷」。
例句:君主的鴻猷治理之道被世人所推崇。
組詞:鴻猷德政、鴻猷方略。
近義詞:德行高尚、明君善治。
反義詞:狡詐多變、昏庸無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