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卑濕 ”。1.地勢低下潮濕。《史記·貨殖列傳》:“ 江南 卑溼,丈夫早夭。” 唐 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詩:“猶恐清光不同見, 江陵 卑濕足秋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蜚蠦即臭蟲》:“﹝臭蟲﹞大抵生於湫隘卑溼之地。” 郭沫若 《羽書集·長沙喲,再見》:“古人說: 長沙 乃卑濕之地。不錯,從 嶽麓山 俯瞰的時候, 長沙 的确是卑。在街上沒有太陽而且下雨的時候, 長沙 的确是濕。”
2.謂意志低下消沉。《荀子·修身》:“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卑溼重遲貪利,則抗之以高志。” 楊倞 注:“卑謂謙下,溼亦謂自卑下如地之下溼然也。《方言》:‘溼,憂也。自關而西,凡志而不得,欲而獲,高而有墜,行而中止,皆謂之溼。’”
“卑溼”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地勢低窪潮濕
指自然環境或地理位置低下且潮濕。例如:
意志消沉或性格謙卑
在《荀子·修身》中,“卑溼”被引申為人的意志低下或消沉。例如“卑溼重遲貪利,則抗之以高志”,楊倞注解“卑溼”為“自卑如地之低濕”,并與《方言》中“溼”的“憂”義關聯,表示志向不得舒展的憂郁狀态。
該詞兼具自然與人文雙重内涵,既可客觀描述環境,也可隱喻人的精神狀态。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如地理類文獻多指前者,哲學或心理描述則偏向後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詞典》或《荀子》相關注解。
《卑溼》一詞來自于漢語,其意為低劣、inferior。特指品質差、質量低劣或地位低下的事物或人。
《卑溼》的拆分結果為:
《卑溼》作為一個漢字詞,來源較為複雜,沒有确切的官方來源或證據。同時,《卑溼》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卑濕」。
在古代漢字中,《卑溼》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具體來說,《卑溼》的古代寫法為:
以下是幾個使用《卑溼》的例句:
以下是與《卑溼》相關的一些詞彙:
希望以上内容滿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