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洪崖 ”。
關于“洪厓”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洪厓”(hóng yá)是漢語中的古詞,有兩種主要含義:
傳說中的仙人
指黃帝時期的臣子伶倫的仙號,又稱“洪崖”“洪涯”。據傳其為古代音樂始祖,掌管音律,後演化為道教文化中的仙人形象。如晉代郭璞《遊仙詩》有“右拍洪厓肩”的描述,借指與仙人同遊的意境。
唐代隱士張氲的號
唐代張氲隱居姑射山修道,自號“洪厓先生”,被後世視為得道仙人。
不同文獻對“洪厓”的解釋可能存在差異,建議結合具體出處分析。若需深入研究,可參考《列仙傳》《雲谷雜記》等古籍,或查詢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
洪厓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洪水淹沒的峽谷或峽谷狀的水流。形容水勢奔騰激烈,聲勢浩大,如同巨大的洪水從深谷中奔流而下。
洪厓共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氵”和“山”。其中,“氵”是水的偏旁部首,表示與水相關的事物;“山”是表示與山相關的事物的偏旁部首。
洪厓的總筆畫數為10。
洪厓一詞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中,出自東漢時期文學家司馬相如所作的《滕王閣序》。其中有一句描述道:“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其中,“洪厓”即指的是彭蠡之濱的峽谷狀水流。
洪厓的繁體字為「洪厓」。
洪厓在古代的拼音為“《浩》沅”。其中,“浩”指巨大,廣大的意思;“沅”指湖泊谷地之水美,比喻形容水勢巨大。
1. 峽谷中奔騰的洪厓聲音震耳欲聾。
2. 雨後,山中的洪厓水勢洶湧,氣勢恢弘。
1. 瀑布洪厓
2. 峽谷洪厓
3. 山澗洪厓
深谷、峽谷、懸崖、急流
涓涓、細流、微潮、靜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