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豆科、紫檀屬一類樹木的木材。多為紫紅色或紅褐色,質地堅硬有光澤,紋理細緻美觀,多用來做貴重的家具。多産于 東南亞 ,我國 廣東 、 雲南 亦有引種。《孽海花》第五回:“ 雯青 就在窗前一張小小紅木書桌旁邊坐下。”
紅木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指的一類珍貴硬木的統稱,其定義涵蓋植物學特征、曆史淵源及行業标準,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廣義概念
紅木并非單一樹種,而是對豆科下紫檀屬、黃檀屬、柿樹屬、崖豆屬、鐵刀木屬等5屬8類33種(或29種)木材的統稱。這類木材需滿足密度高、結構緻密、心材呈紅褐色至紫紅色等特性,且需在大氣中氧化變深後方可分類。
狹義特指
曆史上“紅木”專指交趾黃檀(俗稱大紅酸枝),因清代作為貢木制成皇家家具而得名。現代行業标準擴展了其範圍,但核心仍以明清時期引入的硬木為基礎。
需注意“紅木”在植物學上的另一含義:紅木科紅木屬植物(學名Bixa orellana),其果實可提取胭脂紅色素,與家具用紅木無直接關聯。
紅木的定義兼具科學規範與文化傳承,既需符合《紅木》國标(GB/T 18107-2017)的樹種與材質标準,也承載着中國傳統工藝與審美意蘊。如需具體樹種列表,可參考國家标準文件或權威林業資料。
紅木是一種木材,主要指色澤紅潤的木材,通常用于制作家具和工藝品。它具有高密度、堅固耐用、紋理美觀等特點,因此備受青睐。紅木的拆分部首為⺮(竹)和木,共有9個筆畫。
紅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繁體字中,紅木的寫法為「紅木」,其中的「紅」表示紅色,「木」表示木材。在古時候,人們将紅木視為一種珍貴的材料,常用于制作貴重家具和文房四寶。
以下是一個使用「紅木」一詞的例句:
這張桌子是用紅木制作的,色澤鮮豔、紋理清晰。
紅木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彙,如:紅木家具、紅木雕刻、紅木地闆等。近義詞包括:酸枝木、花梨木、紫花檀等。反義詞可以是一些顔色相反的詞語,如:白木、黑木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