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稱“ 紅蠃 ”。1.軟體動物名。殼薄而紅,可制為酒杯。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下:“紅螺,大小亦類鸚鵡螺,殼薄而紅,亦堪為酒器。刳小螺為足,綴以膠漆,尤可佳尚。”
(2).因用作酒杯或酒的代稱。 唐 陸龜蒙 《襲美醉中寄一壺并一絕走筆次韻奉酬》:“酒痕衣上雜莓苔,猶憶紅螺一兩杯。” 後蜀 李珣 《南鄉子》詞:“傾緑蟻,泛紅蠃,閑邀女伴簇笙歌。” 宋 曾鞏 《南湖行》之一:“山回水轉不知遠,手中紅螺豈須勸。”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引 清 王文治 《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詩:“每向東華散玉珂,相於花下酌紅螺。”
“紅螺”一詞可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紅螺是軟體動物名,其貝殼薄且呈紅色,可加工為酒杯。唐代文獻《嶺表錄異》記載,紅螺殼經雕刻後可作為酒器使用,工藝精美。
引申含義
因貝殼常用于制酒具,古詩詞中常以“紅螺”代指酒杯或酒。如唐代陸龜蒙詩句“猶憶紅螺一兩杯”,後蜀李珣亦用此意象表達飲酒場景。
生物學特征
紅螺屬腹足綱骨螺科,貝殼大而堅厚,表面粗糙,呈灰黃或褐色,殼内光滑且多為紅色(故得名)。成年貝殼可達11厘米高,螺層6層,體螺層膨大,殼口寬大,具螺旋形肋和結節突起。
分布與用途
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連、煙台、青島等沿海地區。其肉可食用,貝殼可制作貝雕工藝品(如煙具、裝飾品),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
若需進一步了解紅螺的生态習性或文化意象,可參考《嶺表錄異》等古籍或現代貝類學文獻。
《紅螺》是一個詞語,指的是一種紅色的螺貝類動物。
《紅螺》的拆分部首是“纟”和“虍”,其中“纟”表示紅色,虍表示動物;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紅螺》一詞沒有明确的來源,它是由詞義上的紅色和螺貝類動物所組成的。
《紅螺》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紅螺」。
在古代,螺貝類動物還沒有正式的字形,因此沒有特定的古字寫法。
1. 我撿到了一隻漂亮的紅螺殼。
2. 他用紅螺殼制作了一串美麗的手鍊。
紅螺殼、紅螺仔、紅螺圖案、紅螺紋等。
紅貝殼、螺殼等。
白螺、黑螺、無色螺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