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宏材 ”。1.大才。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遠心曠度,贍智宏材,倜儻博物,觸類多能。”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文章》:“君輩辭藻,譬若榮華,須臾之翫,非宏才也。”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七:“ 翰 有宏材偉特之度,能詩,有《玉關集》。” 宋 陳亮 《祭呂東萊文》:“假有聖人之宏才,又将待幾年而後成!” 明 唐順之 《工部侍郎顧璘诰辭》:“爾工部左侍郎兼督察院副都禦史 顧璘 ,以宏才素勁,逸氣望於 江 東。”昆曲《十五貫》第三場:“胸中若無宏才,怎可迎刃而解!”
(2).指有大才的人。 唐 楊炯 《<王勃集>序》:“宏材繼出,達人間峙。” 唐 方幹 《贈上虞胡少府百篇》詩:“宏才尚遣居卑位,公道何曾雪至寃?”
“宏才”是一個漢語成語,由“宏”和“才”組成,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宏才”指具有卓越才能和廣闊胸懷的人。其中,“宏”表示廣大、博大的境界(如《周禮·考工記》中“其聲大而宏”),而“才”指才能或才華。
詳細解釋
該詞強調才能的廣博性和綜合性,不僅限于單一領域,還包含應對複雜情況的能力。例如,唐代楊炯在《王勃集序》中用“宏材繼出”形容傑出人才輩出。部分文獻也将其擴展為“大才”或“有大才的人”。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贊美學識淵博、能力出衆且視野開闊的人,常見于教育、職場或曆史評價中。例如,古文中用“贍智宏材”形容東方朔的博學多能。
其他關聯含義
在姓名學中,“宏”與“才”組合時,寓意氣度非凡、本領卓越。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引用或用法,可參考《東方朔畫贊》《顔氏家訓》等文獻(部分内容來自)。
宏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宏(hóng)、才(cái)。
宏才的意思指的是具有廣大胸懷和傑出才能的人。
宏:由宀(mián)部首和工字旁組成,它的總共有8個筆畫。
才:由手(shǒu)部首和鬥字旁組成,它的總共有3個筆畫。
宏才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體演變過程中。漢字在發展過程中,形體有時會産生變化,其中一種變化形式就是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宏的字形為「宏」,才的字形為「才」,與簡體字相比,繁體字的筆劃結構更加繁複。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宏才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其字形與現代書寫形式基本一緻。
然而,有時候在古代文獻中,字形會有一些差異或變體,但整體上和現代的字形相似。
1. 他是一位真正的宏才,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就。
2. 隻有宏才才能胸懷天下、勝任重任。
組詞:宏才力行、宏才大義、宏才貴格
近義詞:豪傑、英豪、卓越
反義詞:庸才、平庸、無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