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筆。比喻擅長寫文章。 晉 郭璞 《<爾雅>序》:“英儒贍聞之士,洪筆麗藻之客,靡不欽玩耽味,為之義訓。” 唐 王勃 《為人與蜀城父老書》:“長劍屈於無知,洪筆淪於不用。”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三:“ 陸士龍 輩以洪筆為耜耒,紙劄為良田。”
“洪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字面含義
“洪”指宏大、雄渾,“筆”代指書寫或文采。組合後形容筆墨濃重、氣勢磅礴的創作形式。
引申比喻
常比喻擅長寫文章或文筆雄健,強調作品具有恢弘的藝術感染力。例如晉代郭璞《爾雅序》用“洪筆麗藻”贊美文采,唐代王勃則用“洪筆淪於不用”表達對才華未得施展的惋惜。
藝術領域
多用于形容書法、繪畫或文學作品的豪放風格。例如稱贊書法家“下筆如洪”,或評價文章“洪筆麗藻,氣勢如虹”。
近義與反義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文獻,如郭璞《爾雅序》,後延續至唐代詩文(如王勃《為人與蜀城父老書》),成為形容文采的經典詞彙。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擴展釋義,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辭海》)或文學研究資料。
《洪筆》是一個漢字詞語,具體意思是指字迹濃重、富有力量的書法作品。它代表了書法藝術中的一種風格和特點。
《洪筆》這個詞的部首是“水”(shuǐ),由于“洪”在《康熙字典》中并無收錄,因此不能準确得知全部的部首信息。根據字形推測,可以将“洪”看作是由“氵”(三點水)和“工”兩個部首組成。根據筆畫計算,它由9個筆畫構成。
《洪筆》源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書法藝術,表達了書法家筆下的力道、氣勢和創作力。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洪筆」。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使用石刻、碑帖等多種方式來呈現《洪筆》這個詞的字形。這些字形略有差異,但基本上都保留了字形的結構和形狀。
1. 他的書法作品充滿了洪筆的氣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這幅字畫的洪筆之下,流露出了作者的豪情萬丈。
洪流、洪亮、洪荒、洪水、洪泛
剛勁、有力、渾厚、氣勢磅礴
柔和、細膩、溫婉、柔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