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杯與瓢,均飲器。借指飲酒或品茗。 唐 朱慶馀 《和劉補阙秋園寓興之什》之六:“杯瓢閑寄詠,清絶是知音。”
“杯瓢”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杯瓢”指杯與瓢兩種飲器,通常借代飲酒或品茗的行為。其中: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朱慶馀的《和劉補阙秋園寓興之什》第六首:
“杯瓢閑寄詠,清絶是知音。”
(意為:手持杯瓢閑適地吟詠,清雅絕俗的意境才是知音)
此詞屬于古典書面用語,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但在古風文學創作或學術研究中仍有引用價值。
根據漢典和查字典的注釋,該詞未衍生出引申義或特殊用法,核心意義始終圍繞飲器借代展開。
《杯瓢》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飲食起居勉強維持生活。
成語《杯瓢》的拆分部首是木和瓜,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4畫和15畫。
《杯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離婁下》一篇文章中:“主人以貧困,命曰‘杯瓢之盛’,非以奇之也。”意思是雖然主人貧窮,但是仍然能夠用杯瓢這樣簡陋的東西來舉行盛宴,并不是出于奇怪的心态或者特别的刻意。
《杯瓢》的繁體字寫作「盃瓢」。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在稍有不同,成語《杯瓢》在古代的寫法是「杯瓢」。
1. 他家境貧寒,過着杯瓢盛飯的日子。
2. 他雖身處荒涼之地,但依然能夠以憨愚善良的杯瓢之志幫助他人。
組詞有:杯盤狼藉、瓢潑大雨、盛杯、碎瓢。
近義詞有:貧困、貧苦、貧窮。
反義詞有:富裕、富有、富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