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之一。指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必先盡可能分占在同一電子亞層的各個軌道上,且自旋方向相同。如氮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應是:1s2s2p↑↓↑↓↑↑↑而不是:1s[]2s[]2p↑↓↑↓↑↓↑該定則由德國物理學家洪德提出,故名。 【洪德定則】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之一。指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必先盡可能分占在同一電子亞層的各個軌道上,且自旋方向相同。如氮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應是:1s2s2p↑↓↑↓↑↑↑而不是:1s[]2s[]2p↑↓↑↓↑↓↑該定則由德國物理學家洪德提出,故名。
洪德定則是原子物理學中描述多電子原子基态電子排布的重要規則,由德國物理學家弗裡德裡希·洪德(Friedrich Hund)在1925年提出。以下是其核心内容和理論解釋:
洪德定則指出:在同一電子亞層(如p、d、f等)的軌道中,電子會優先分占不同軌道,且自旋方向相同,從而使體系能量最低。例如,氮原子(原子序數7)的2p軌道電子排布為三個電子分别占據三個p軌道,且自旋方向平行,而非兩兩配對。
根據量子力學,洪德定則的成立與以下兩個原則相關:
以氧原子(原子序數8)為例:
部分資料提到洪德規則的第三條(關于總角動量J的選擇),但這屬于補充規則,通常稱為朗德間隔定則,適用于判斷能級精細結構,而非洪德定則的核心内容(需注意此網頁權威性較低,建議參考權威教材驗證)。
洪德定則揭示了多電子原子基态的能量最低化機制,是理解原子光譜、化學鍵形成及元素周期律的重要理論基礎。如需更深入的數學推導(如Slater行列式、交換能計算等),可查閱量子力學相關教材或文獻。
洪德定則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洪德和定則。這個詞語的拆分部首是水部和心部,其中“洪”是水部首,表示水的意思;“德”是心部首,表示道德的意思。根據筆畫計算,洪德的總筆畫數是9。
洪德定則一詞源自于道家的思想,其最早出現于明朝的《太極拳譜》中,意思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指每個人都應該先修養自己的德行和道德素養,然後以身作則,影響家庭和社會,最終達到社會的和諧穩定。
洪德定則也有繁體字的寫法,即「洪德定則」。繁體字更多地使用于台灣和香港地區,而現代簡化字則在大陸地區使用較多。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洪德定則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洪」字在古代寫作「宏」,表示廣大、宏大的意思;「德」字在古代寫作「徳」,表示道德的意思;「定」字在古代寫作「澄」,表示穩定、平靜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關于洪德定則的例句:
1. 遵守洪德定則,是每個人的責任。
2. 在家庭中,要遵循洪德定則,以身作則。
3. 國家的發展需要每個公民都遵循洪德定則。
在組詞方面,洪德定則可以與其他詞語結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洪德家風
2. 家庭洪德
3. 修身洪德
在意義上,洪德定則的近義詞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反義詞則可以是不修身不治家亂國弄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