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安樂。《莊子·德充符》:“使之和豫,通而不失於兌。” 成玄英 疏:“體窮通,達生死,遂使所遇和樂,中心逸豫。” 明 胡應麟 《詩薮·宋上》:“ 宣廟 好文,海内和豫。”
(2).安康;安適。 宋 李綱 《乞推廣孝思益修軍政劄子》:“ 道君太上皇帝 久違和豫,厭世升遐。”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考異》:“夫何菲涼,屢愆和豫;遽罹禍變,彌劇哀摧。”
“和豫”為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平和安適、愉悅自得的精神狀态。該詞由“和”與“豫”二字共同構成語義疊加:
一、單字訓诂
二、複合詞義
二字連用最早見于《孟子·公孫丑下》“夫子若有不豫色然”,朱熹集注引程子言:“和豫之色,不形于外”,特指儒家推崇的“喜怒不形于色”的修養境界(參考《四書章句集注》。現代《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猶安樂;和順悅樂”(引自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線上版)。
三、語用特征
多用于古代文獻描述人物氣度,如宋代周必大《二老堂詩話》載:“觀其溫厚和豫,發于自然”,現代則常見于文言色彩濃厚的文學評論及曆史研究領域。
“和豫”是一個由“和”與“豫”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和諧安樂
核心指代人與人、社會或自然間和諧共處、安甯愉悅的狀态。
安康安適
在古籍中多指身心舒暢的狀态。如《莊子·德充符》提到“使之和豫”,成玄英注解為“所遇和樂,中心逸豫”。
若需進一步分析古籍用例或字形演變,可參考《莊子》注釋或漢字字源解析。
白相人不序忏除澄什船宮春陵此疆爾界擔簦打顐得而複失诋讦定命論短盤對立發喊鋒栝感變宮廏尹光澈橫絲黃蘆木火艙見風使船教父近賓侰澀救轉輯志協力踡跼絶席康甯可惜孔陽浪漫谛克狼種零畸鄰近隸仆人柳腰蓮臉籮鬥木馬片鱗半爪飄纚千日打柴一日燒容器乳雛掃土善財童子聖人窟雙頭郡松社歲末太親翁田禾纨素衛生院無根據象觚潚潚邪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