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赫羲 ”。亦作“ 赫爔 ”。1.炎暑熾盛貌。 三國 魏 曹植 《诰咎文》:“炎旱赫羲,飈風扇發。”《文選·潘嶽<在懷縣作>詩之一》:“初伏啟新節,隆暑方赫羲。” 張銑 注:“赫曦,炎盛貌。” 唐 張九齡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詩:“緬然萬裡路,赫曦三伏時。” 清 魏源 《棧道雜詩》之二:“并為大嶺陰,曾無赫曦煖。”
(2).顯赫貌。 南朝 梁 江淹 《傷愛子賦》:“緬吾祖之赫羲,帝 高陽 之玄胄。” 南朝 梁 江淹 《蕭拜太尉揚州牧表》:“名爵赫曦,僶俛優泰。”
(3).光明貌。 宋 司馬光 《次韻和沖卿中秋隴月》:“豈無錦幄翠簾垂,匝樹明燈正赫曦。”
(4).指太陽。
(5).指陽光。 明 高攀龍 《答南臯四》:“讀先生合編,竟先生之言,如赫曦透體。”
“赫曦”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è xī,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信息如下:
炎暑熾盛貌
指天氣極其炎熱,陽光猛烈。例如三國魏曹植《诰咎文》中“炎旱赫羲,飈風扇發”,唐代張九齡詩作也提到“赫曦三伏時”。
顯赫、盛大貌
形容聲勢或地位顯耀,如“赫赫之光”。
光明、明亮貌
多指陽光燦爛或事物光彩奪目,如“光明貌”。
引申指太陽或陽光
如“指太陽”“指陽光”的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引用或名字寓意,可參考漢典、古詩文網等來源。
赫曦(hè xī)這個詞指的是陽光明媚的天空。赫曦一詞在漢語中常用于描述早晨或黃昏時分的明亮天空,給人以溫暖和希望的感覺。
赫曦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赤部和日部。部首赤表示顔色,日表示太陽。赫曦共有16畫,赤部6畫,日部10畫。
赫曦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但研究認為可能與先秦時期的《易經》有關。在《易經》中,“赫曦”出現在第17卦“鼎卦”中的卦辭中,意為日出之光。
赫曦的繁體寫法為赫曦。
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經曆變革,赫曦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有所不同。一個常見的古代寫法是“㬪曦”,其中的“㬪”是赤部的古體形态,表示顔色。另外,也有一些其他的古代寫法,但已經較少使用。
1. 清晨的赫曦灑滿大地,給人一種甯靜的感覺。
2. 黃昏的赫曦染紅了天空,美得讓人心醉。
1. 赫日:指陽光強烈刺眼的白天。
2. 曦光:指早晨的陽光。
3. 赤霞:指日出或日落時天空呈現紅色。
4. 晨曦:指清晨時分的陽光。
近義詞:晨曦、曦光、朝曦
反義詞:暮霭、陰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