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鹖鳥冠的意思、鹖鳥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鹖鳥冠的解釋

即鹖冠。 唐 高適 《遇沖和先生》詩:“頭戴鶡鳥冠,手搖白鶴翎。” 孫欽善 注:“鶡鳥冠,本為武士冠,道家所戴者不用尾羽。”參見“鶡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鹖鳥冠”是古代的一種冠飾,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定義
    鹖鳥冠(拼音:hé niǎo guān)即“鹖冠”,最初為武士所戴的帽子,以鹖鳥(一種勇猛善鬥的鳥類)的羽毛裝飾,象征勇武。唐代高適《遇沖和先生》詩中提到“頭戴鹖鳥冠,手搖白鶴翎”,孫欽善注釋稱其“本為武士冠”,但道家佩戴時省略了尾羽裝飾。

  2. 曆史與演變

    • 武士象征:鹖鳥因争鬥至死的特點,其羽毛被用于武士冠飾,彰顯勇猛精神。
    • 道家使用:道教人士在佩戴時可能簡化形制,僅保留冠名而省去尾羽,體現身份與功能的轉變。
  3. 文獻記載
    除高適的詩作外,《元典章·兵部三》記載了元代有人佩戴道冠冒充道士以逃避兵役的案例,側面反映鹖鳥冠與身份标識的關聯。

鹖鳥冠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從武士勇武的标志演變為道教文化符號,體現了古代服飾文化中自然崇拜與身份象征的結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鹖鳥冠

鹖鳥冠是一個漢字詞組,由鹖、鳥、冠三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鹖的部首是鳥(鳥字頭),共有20個筆畫;鳥的部首是鳥,共有5個筆畫;冠的部首是冖(宀字頭),共有7個筆畫。

來源

鹖鳥冠的來源是古代文獻《詩經·國風·秦風·鹖鳥》中的一句描述:“鷹鷇矢于祗,鹖鳥冠其首。”這句詩描繪了古人狩獵時箭擊鷹隼的場景,其中提到了鹖鳥冠。

繁體

鹖鳥冠的繁體寫法為鷿鳥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可能因時代演變而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古時候鹖的寫法為“鷿”(音彼),鳥的寫法為“隹”(隹字頭),冠的寫法變體有“冕”和“冠”。所以古時候寫鹖鳥冠的漢字可能為“鷿隹冕”或“鷿隹冠”。

例句

他頭戴着鹖鳥冠,氣質獨特而威嚴。

組詞

鹖鳥冠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鹖冠、冕冠、鳥冠。

近義詞

鹖鳥冠的近義詞是冕冠。

反義詞

鹖鳥冠的反義詞是無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