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橫于雲間。形容高。 北周 庾信 《謝滕王集序啟》:“雄才蓋代,逸氣橫雲。”
(2).橫浮于天空的雲。 唐 韋應物 《扈亭西陂燕賞》詩:“緑野際遙波,橫雲分疊嶂。” 唐 韓愈 《南山詩》:“橫雲時平凝,點點露數岫。”
(3). 唐 代婦女眉型之一。 唐 張泌 《妝樓記·十眉圖》:“ 明皇 幸 蜀 ,令畫工作《十眉圖》,橫雲、卻月皆其名。” 宋 蘇轼 《眉子石硯歌》:“君不見 成都 畫手開十眉,橫雲卻月争新奇。”參見“ 十眉圖 ”。
“橫雲”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了文學、氣象和古代妝容的釋義:
指物體高至雲間,常用來描繪山巒、建築等的高峻形态。例如:
指天空中橫向延展的雲層,多見于詩詞中的自然景象描寫。如:
特指唐代流行的一種眉毛樣式,形狀似橫卧的雲,屬于古代妝容文化的一部分。例如: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詩句出處或曆史背景,可查閱《全唐詩》等古籍或相關研究文獻。
《橫雲》是一個由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雲彩橫貫在天空中。
《橫雲》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雲(yún)。具體的拆分方式是:
木(3畫)+雲(4畫)= 橫(7畫)
橫(7畫)+雲(4畫)= 橫雲(11畫)
《橫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歌中。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雲彩水平地橫貫在天空中的景象,表達了雲的橫卧之意,形象傳神。
《橫雲》這個詞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是「橫雲」。
在古代寫法中,橫雲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具體的寫法會隨着時代的推移而有所變化,但總體上仍保持了橫雲的意思和形象。
以下是一些使用《橫雲》的例句:
1. 遠處的山脈間,橫雲似帶,美不勝收。
2. 夏日午後,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着幾朵橫雲。
3. 黃昏時分,夕陽将橫雲染成了一片金黃。
與《橫雲》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1. 橫空:指雲彩、火光等在空中橫貫的意象。
2. 浮雲:指形狀薄而不實的雲。
3. 雲彩彌漫:指大片雲彩充斥整個天際。
與《橫雲》意思相近的詞有:
1. 雲缭:形容雲彩如缭繞于山峰之間。
2. 翻雲:形容雲層翻騰、移動的樣子。
3. 雲卷:形容雲彩卷起、收攏的樣子。
與《橫雲》意思相反的詞有:
1. 雲開:指雲層消散,天空變得明朗。
2. 破雲:指雲彩被切割或破開,露出天空的樣子。
3. 雲散:指雲層逐漸消散,天空逐漸晴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