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桁條的意思、桁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桁條的解釋

[purlin] 架在屋架或山牆上用以支承椽子或屋面闆的橫木。也稱“檩子”

詳細解釋

架在屋架或山牆上用以支承椽子或屋面闆的橫木。也稱檩子。《清會典事例·工部二一·建造房屋一》:“以平水之高外加桁條徑三分之一定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桁條是傳統建築術語,指橫向架設在屋架或梁上的長條形承重構件,主要用于支撐屋面覆蓋材料(如瓦片)或連接建築框架。該詞由“桁”和“條”組合構成:“桁”本義為屋梁上的橫木,《說文解字》釋作“屋橫木也”;“條”指細長的物體,二者合稱強調其形态與功能特征。

在古建築體系中,桁條按位置分為“脊桁”“金桁”“檐桁”等類别,直徑通常為10-30厘米,需經過刨光、防腐處理。現代鋼結構建築中,桁條演變為金屬材質的檩條,仍承擔傳遞荷載的核心作用。其設計需符合《古建築木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标準》(GB50165-2023)中對撓度與強度的規範要求:

$$ delta_{max} leq frac{L}{200} $$

漢語學界對該詞的權威解釋可見于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526頁,以及中華書局《中國古代建築辭典》詞條系統。在方言使用中,吳語區亦稱“桁條”為“椽子”,但嚴格意義上椽子屬于垂直排列的次要構件,與水平向的桁條形成結構互補。

網絡擴展解釋

桁條(拼音:héng tiáo)是傳統建築中的結構性構件,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桁條指架在屋架或山牆上,用于支撐椽子、屋面闆的橫向木質構件,屬于屋頂承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部分地區也稱“檩子”。

  2. 結構與功能

    • 位置:橫向架設在屋架頂端或山牆之間
    • 作用:承擔屋頂覆蓋材料(如瓦片、木闆)的重量,并将荷載傳遞至屋架或牆體
    • 曆史演變:早期為原木,現代建築中可能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構件替代
  3. 延伸含義
    成語中可比喻規矩或法度(如“守如桁條”),強調事物需遵循既定秩序。此用法較為少見,多用于文學修辭。

注:在《清會典事例·工部》等古籍中,對桁條的尺寸、安裝位置有明确技術規範,反映了其在傳統建築中的重要地位。

别人正在浏覽...

鮑氏骢崩傷俵散嗶嘰緞碧筒杯不遂采頭藏身承塌赤賜觸羅春蠒初弦嗒嗒戴冠郎敦丘服詞膏粱纨袴古律尺還贖花蝶黃兒機房仔噤閉金鈎靜園迥韻軍屬軍需慷慨激烈饋飨困餒領旗莽茫麪黏沐猱猊爐朋讐貧空棋壇壤界撒漫三監煞回上層社會甚或至于石鼻拾菜娘侍鬟守根霜收庶或私贖蒜苔損撤歎悼逃婚亡魂喪膽烏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