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horizontal scroll bearing an inscription] 對聯之間的橫幅
(1).即橫披。 清 李漁 《閑情偶寄·居室·屏軸》:“十年之前,凡作圍屏及書畫卷軸者,止有中條、鬥方及橫批三式。” 馬三立 張慶森 《開粥廠》:“福字兒,佛字兒,橫批兒,鬥方兒。”參見“ 橫披 ”。
(2).指同對聯相配的橫幅。 周立波 《懶蛋牌子》:“門楣上貼着新的紅紙的橫批,上書‘天作之合’,兩邊的對聯是:‘莊稼傳家久,翻身繼世長。’”
橫批,讀作“héng pī”,是對聯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具有以下核心含義和作用:
結構形式
橫批是懸挂于對聯上方的橫幅,通常橫向書寫,與上下聯的豎向文字形成對比,構成“門”字布局。其裝裱形式多為橫披(左右兩端帶有木楣,便于懸挂)。
别稱
又稱“橫披”“橫額”或“橫聯”,主要用于春節、慶典等場合的楹聯,但一般不用于挽聯或壽聯。
主題概括
橫批如同文章的标題,能凝練對聯的核心思想,例如“萬象更新”“國泰民安”等,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補充與提升
對上下聯内容進行總結、補充或延伸,增強對聯的完整性和意境。例如對聯“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搭配橫批“吉星高照”,進一步強化吉祥寓意。
如諷刺對聯:“芙蓉姐姐微笑地說……犀利哥哥深沉地道……”橫批“純粹是倆個傻帽”直接點明主題,增強諷刺效果。
橫批作為對聯的點睛之筆,既是中國傳統文學的精妙形式,也是建築裝飾的重要元素。如需查看更多實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或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橫批是一種書法用語,它是指位于橫幅上方的題字。通常橫批用來概括和強調内容,起到連接和補充作用。
根據《康熙字典》,橫批的部首是木,它一共有兩畫。木作為部首表示與樹木的相關意義。
橫批最早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在古代,人們喜歡在書法、繪畫或者宴會的橫幅上加上一條精美的批語,以突出主題或者表達祝福。這條批語就被稱為橫批。
在繁體中文中,橫批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在橫批中,字的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但總體上來說,橫批的構造和寫法并沒有太大改變。
1. 書法展覽上,一副美麗的橫幅上方題着“和平與繁榮”的橫批。
2. 這個家庭聚會上,歡樂祥和的氛圍被一副“團圓”的橫批所襯托。
1. 橫幅:橫批經常出現在橫幅上。
2. 書法:橫批是書法藝術的一種。
3. 批語:橫批也可以稱為批語。
近義詞:橫幅、題字。
反義詞:豎批(位于橫幅左側的題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