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 魏 嵇康 、 呂安 被 司馬昭 殺害後,他們的好友 向秀 過 嵇 的舊居 山陽 ,聽到鄰人的笛聲,懷亡友感音而歎,于是寫了一篇《思舊賦》。見《晉書·向秀傳》。後用為哀念亡友的典故。 唐 白居易 《聞樂感鄰》詩:“尚書宅畔悲鄰笛,廷尉門前嘆雀羅。”
“悲鄰笛”是一個源自魏晉時期的典故,常用于表達對亡友的深切哀思。以下是詳細解釋:
典故來源
該詞出自《晉書·向秀傳》。三國魏時,嵇康、呂安因得罪司馬昭被殺,好友向秀後來途經嵇康舊居山陽,聽到鄰人吹笛,觸景生情,寫下《思舊賦》以悼念亡友。
曆史背景
嵇康、呂安是“竹林七賢”成員,因政治鬥争被司馬昭處決。向秀被迫出仕後,重訪故地,笛聲引發他對舊友的懷念,借《思舊賦》隱晦表達悲憤與無奈。
文學引用
唐代白居易在《聞樂感鄰》中化用此典:“尚書宅畔悲鄰笛,廷尉門前歎雀羅”,以笛聲隱喻物是人非、故友凋零的哀傷。
文化意義
該典故成為後世文人哀悼亡友的經典意象,既體現魏晉士人遭遇政治高壓的悲劇,也展現音樂(笛聲)觸發情感共鳴的文化傳統。
擴展補充:向秀的《思舊賦》全文僅百餘字,卻以隱晦筆法抒懷,被稱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克制的悼文”,側面反映當時文人處境的險惡。
悲鄰笛是一個詞彙,其含義非常有趣。下面我們來拆解一下這個詞彙的構成:
悲是一個由三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包括了心字旁、田字旁和亻字旁。這個字表示了悲傷、哀愁的意思。
鄰由六個筆畫構成,它是一個擴展的卦字。它代表了鄰居、附近的人。
笛是一個四筆畫的漢字,它由竹子和氣旁構成。它的意思是一種樂器,常用于表達悲傷的情感。
這個詞彙的來源并沒有确切的記載,在古代可能是由人們感受到鄰居悲傷的情緒而創造出來的。
悲鄰笛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悲鄰笛」。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發生了一些變化。根據古代的記載,「悲鄰笛」的古漢字寫法為「悲鄰簫」。
以下是一些關于悲鄰笛的例句:
1. 聽到他吹奏悲鄰笛,我感受到了他内心深處的哀愁。
2. 悲鄰笛的聲音如同遠方傳來的凄涼哭泣。
組詞:悲傷、鄰居、笛子
近義詞:悲痛、悲哀、悲恸
反義詞:喜悅、歡樂、愉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