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橫2徵暴賦”。《元史·外夷傳一·高麗》:“僉議司官不肯供報民戶版籍,州縣疆界,本國橫科暴斂,民少官多,刑罰不一,若止依本俗行事,實難撫治。”
“橫科暴斂”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指官員或統治階層濫用職權,通過巧立名目、強制手段征收苛捐雜稅,殘酷剝削百姓。核心表現為非法斂財和壓迫民衆,常與“橫征暴斂”同義。
詞語構成
曆史出處
最早見于《元史·外夷傳一·高麗》,描述高麗官員“橫科暴斂”導緻民不聊生的狀況。
使用場景
近義詞:橫征暴斂、苛捐雜稅;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多作謂語或賓語(如“施行橫科暴斂”);
英文翻譯:extort illegal taxes(非法征稅);
示例:
“佥議司官……橫科暴斂,民少官多,刑罰不一。”
——《元史》
“老百姓受不了橫科暴斂,紛紛揭竿而起。”
——現代用例。
該成語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強調剝削行為的非法性與殘酷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近義詞辨析,可參考《元史》原文或權威詞典。
橫科暴斂是一個成語,由五個漢字組成,包含了「橫」、「科」、「暴」和「斂」四個部分。下面來解析每個部分的含義以及構成。
「橫」這個字屬于貝部,由「木」和「中」兩個部首構成,部首「木」表示與樹木有關,而「中」則是一個指示方位的字。結合起來,可以解釋為木頭橫放于中間。引申出的意義是不正常、不合理。
「科」屬于禾部,是一個與稻谷有關的部首。它代表了學問、科技等學術知識。在成語中,「科」表示刑法、科舉選文等涉及法律和考試的事務。
「暴」也是一個常用字,屬于日部。它由「日」和「方」兩個部首組成。「日」表示太陽、光明,「方」指示方向。兩者結合,意表陽光照射在四面八方,萬物顯露出來。所以,「暴」在成語中表示顯露、使人知曉。
「斂」屬于攴部,由攵和佥組成。「攵」表示敲打、擊打等動作,「佥」表示共同、一起。「斂」表示收攏、聚合等動作。
《橫科暴斂》是一部漢字字典中的字詞釋義,用于解釋特定成語的意義。繁體字為「橫科暴斂」。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橫」、「科」、「暴」和「斂」字的形狀可能有細微的差别,但整體意義和構成沒有改變。
這是一個例句,展示了「橫科暴斂」這個成語的用法:
他以職務之便,橫科暴斂,不知羞恥。
組詞:橫行霸道、科學家、暴跳如雷、斂財
近義詞:橫征暴斂、聲東擊西、權勢濫用
反義詞:文明守法、規範收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