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集結軍隊。《孫子·軍争》:“凡用兵之法,将受命於君,合軍聚衆,交和而舍,莫難於軍争。” 曹操 注:“聚國人,結行伍,選部曲,起營為軍陳。”
(2).結合或聯合兩支以上軍隊。《漢書·田儋傳》:“ 楚 使 龍且 救 齊 , 齊王 與合軍 高密 。”《後漢書·吳漢傳》:“於是饗士秣馬,閉營三日不出,乃多樹幡旗,使煙不絶,夜銜枚引兵與 劉尚 合軍。”
“合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集結軍隊或聯合多支軍隊,形成更強大的軍事力量。該詞強調通過整合分散的兵力實現協同作戰,常見于古代軍事策略中。
集結軍隊
指将分散的士兵或部隊聚集起來,形成統一編制。例如《孫子·軍争》中提到:“将受命于君,合軍聚衆”,曹操注解為“聚國人,結行伍”,即組織民衆、編排隊伍以備戰。
聯合軍隊
指不同勢力或國家的軍隊結成同盟。如《漢書·田儋傳》記載,楚漢戰争中,齊國與楚國曾“合軍高密”,共同對抗劉邦。
“合軍”與“分兵”相對,是古代兵法的核心策略之一。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團隊協作或資源整合的比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孫子兵法》或《漢書》相關章節。
《合軍》是一個中國成語,它指的是将兩個或更多的軍隊合并成一個大的軍隊,共同作戰。
《合軍》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合和軍。
- 合的拆分部首是口,它是由三個筆畫構成。
- 軍的拆分部首是冖,它是由四個筆畫構成。
《合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它在中國古代典籍《左傳》中的楚書·襄公三十年(前586年)被首次記載。
在繁體中,合軍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合軍》的古代漢字寫法是「閤軍」。
1. 戰争爆發後,各個國家合軍對抗敵人。
2. 在抗戰時期,中國和蘇聯合軍共同抵禦日本侵略者。
組詞:合作、合并、合夥。
近義詞:聯軍、同盟軍。
反義詞:散兵遊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