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梁的意思、北梁的詳細解釋
北梁的解釋
在北邊的橋。古多指送别之地。 漢 王褒 《九懷·陶壅》:“濟江海兮蟬蛻,絶北梁兮永辭。” 南朝 齊 謝朓 《鼓吹曲·送遠曲》:“北梁辭歡宴,南浦送佳人。” 唐 張九齡 《餞宋司馬序》:“既而出宿南浦,及鴻鴈以同歸;追餞北梁,對邱山而不樂。”
詞語分解
- 北的解釋 北 ě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後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國
- 梁的解釋 梁 á 架在牆上或柱子上支撐房頂的橫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長條形承重構件:房梁。棟梁。梁上君子(指竊賊)。 橋:橋梁。津梁(渡口和橋梁,借指學習的門徑)。 器物、身體或其他物體上中間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
網絡擴展解釋
“北梁”一詞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文學典故與地域文化綜合理解:
一、文學意象:送别之地的代稱
基本含義
“北梁”指位于北邊的橋,古代常用于送别場景,與“南浦”形成地理方位的對仗。這一用法最早見于漢代辭賦,如王褒《九懷·陶壅》中的“絶北梁兮永辭”,後成為詩詞中固定意象。例如:
- 南朝謝朓《鼓吹曲·送遠曲》用“北梁辭歡宴”表達離愁;
- 唐代張九齡《餞宋司馬序》以“追餞北梁”暗喻别情。
文化背景
古人常以山水、橋梁等自然景物寄托情感,“北梁”與“南浦”共同構建了“北送南離”的意境,成為文學中地理符號化的情感載體。
二、地域文化:包頭的曆史文化核心區
地理位置
“北梁”指内蒙古包頭市東河區北部的高地,因地形北高南低得名,範圍涵蓋召梁、官井梁等區域。
曆史地位
- 城市起源:北梁是包頭最早的聚居地,明代稱“包頭村”,蒙古族巴氏家族在此遊牧,清代隨“走西口”移民潮發展為多民族雜居地。
- 建築特色:現存19處古民居群,以晉商風格為主,單坡屋頂、磚拱門洞兼具防風與防禦功能,體現商宅結合特點。
- 宗教融合:彙聚佛教(妙法禅寺)、伊斯蘭教(清真大寺)、天主教(官井梁教堂)等11處宗教場所,反映多元文化交融。
三、延伸意義
- 文化符號:北梁被稱為“包頭的根與魂”,其移民史和商旅傳統是晉蒙文化融合的縮影。
- 文學關聯:地理名稱與文學意象存在潛在聯繫,如包頭北梁的橋梁、古道可能強化了“送别”的文學聯想。
若需進一步了解包頭北梁的具體建築保護或詩詞用例,可參考相關地方志及文學作品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北梁(Běi Liáng)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北梁指的是中國曆史上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國家,是五代時期後梁國(南梁)的對立面。
拆分部首和筆畫:北梁的部首是十,拆分成兩個部分。北的部首是 匕,梁的部首是 木。總共有14個筆畫。
來源:北梁是在南唐滅亡後由劉備的後代劉知遠建立的,後來被後晉滅亡。
繁體:北梁的繁體字為「北梁」。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北梁的寫法并沒有太多的變化,主要是現代漢字書寫規範的變化。
例句:北梁在五代十國時期是南梁的對立面,兩國之間不斷發生戰争。
組詞:北方、南梁、國家、時期
近義詞:北漢、北周、北宋
反義詞:南梁、南宋、南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