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陳 徐德言 娶 陳後主 妹 樂昌公主 ,時 陳 政方亂, 德言 知國破時兩人不能相保,乃破鏡與妻各執其半,以為異日憑證。及 陳 亡,其妻沒入 楊素 家, 德言 亦流落至京。有蒼頭賣半鏡, 德言 出半鏡合之,因訪得其妻,重為夫婦。事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後因謂夫婦離而複合為“合鏡”或“破鏡重圓”。
“合鏡”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破鏡重圓”密切相關,主要用于描述離散夫妻重新團聚的情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合鏡”指南朝陳國徐德言與妻子樂昌公主的故事。兩人因戰亂分離時,将銅鏡破為兩半各執其一,作為日後相認的憑證。後曆經波折,最終通過鏡片重合得以團聚。
該典故成為中國古代愛情故事的經典題材,被收錄于唐代孟棨《本事詩·情感》等文獻,後世詩詞、戲曲常引用此典表達離散重逢的主題。
注:部分資料提到“鏡子相互對照”的抽象解釋(如),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衍生理解,建議以曆史典故為核心釋義。
合鏡是一個中文詞彙,由“合”和“鏡”兩個漢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合”字的部首是“口”,總筆畫數為六畫;
“鏡”字的部首是“钅”,總筆畫數為十畫。
來源:
“合鏡”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一書中。它的含義是指将兩面鏡子背靠背合在一起,形成背靠背的鏡子,用來照看自己身後的事物。
繁體:
“合鏡”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合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據考古發現,古人在寫“合鏡”時,常常将“合”字寫成一種國畫的風格,即兩個字體有所變形,但整體連接成一體。
例句:
1. 小明用合鏡看到了自己背後的那個人。
2. 她收藏了一面古老的合鏡,經過歲月的沉澱,依然保持着它的美麗。
組詞:
合影、合作、合理、合帶、合理、合圍
近義詞:
聯鏡、組合鏡、雙鏡
反義詞:
拆鏡、分鏡、獨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