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黑澤明的意思、黑澤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黑澤明的解釋

黑澤明(1910- ) : 日本電影導演。1936年從影。1950年執導的《羅生門》,獲*********國際電影節大獎。為蘇聯執導的《德爾蘇·烏紮拉》,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大獎。1980年執導的《影子武士》,獲戛納國際電影節大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黑澤明(Akira Kurosawa,1910-1998)是日本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電影導演、編劇,被譽為“電影天皇”和“電影界的莎士比亞”。以下從多個維度解析其含義:

一、人物簡介

黑澤明是日本電影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一生執導31部電影,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威尼斯金獅獎、戛納金棕榈獎等30餘項國際大獎。他首次将亞洲電影推向世界舞台,代表作《羅生門》為日本赢得首個威尼斯金獅獎(1950年)。

二、生平與成就

  1. 早年經曆:出身東京武士家庭,曾立志成為畫家,作品入選國家級展覽。26歲因繪畫事業受挫進入電影行業,從剪輯助理成長為導演。
  2. 創作曆程:1943年憑借處女作《姿三四郎》打破日本票房紀錄;與演員三船敏郎合作28部電影,開創“黑澤明黃金時代”。
  3. 國際影響:其電影融合日本傳統文化與西方戲劇結構,斯皮爾伯格稱他為“用影像書寫人性的哲人”。

三、藝術風格

四、代表作品

年份 作品 成就與意義
1950 《羅生門》 亞洲首部金獅獎作品,開創多視角叙事
1954 《七武士》 影史最佳武士片,威尼斯銀獅獎
1980 《影武者》 戛納金棕榈獎,戰國史詩巅峰
1985 《亂》 改編《李爾王》,獲BAFTA最佳外語片

五、文化符號

“黑澤明”已成為東方電影美學的代名詞,其作品被張藝謀、喬治·盧卡斯等導演反複緻敬。他證明藝術創作既能根植本土文化,又能跨越語言壁壘引發全球共鳴。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黑澤明

黑澤明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黑”、“澤”和“明”三個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

1. “黑”字的部首為“黑”本身,屬于左右結構,總共有12畫。

2. “澤”字的部首為“氵”,屬于上下結構,總共有8畫。

3. “明”字的部首為“日”,屬于上下結構,總共有8畫。

來源

黑澤明這個詞來自于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名字,他在電影界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考和對人性的描繪而聞名。

繁體

在繁體字中,“黑澤明”這個詞的寫法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在現代使用的《新華字典》中,“黑澤明”這個詞的寫法與古代相同。

例句

1. 這部電影是黑澤明的代表作之一。

2. 黑澤明的電影作品對于電影發展産生了重要影響。

組詞

黑白、澤國、明天、明亮

近義詞

黑澤明的近義詞可能是其他導演的名字,如杜琪峰、王家衛等。

反義詞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黑澤明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