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涸海乾的意思、河涸海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涸海乾的解釋

河流幹涸,大海枯竭。比喻窮盡、徹底,不留餘地。《三俠五義》第五五回:“誰知那姓 展 的不知好歹,他説菜是剩的,酒是渾的,罈子也摔了,盤子碗也砸了,還駡了個河涸海乾。”亦作“ 河落海乾 ”。《兒女英雄傳》第一回:“你們就弄了這些吃的,我樂得吃個河落海乾睡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河涸海乾”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河流幹涸、大海枯竭,形容水源完全消失的自然景象,比喻資源耗盡或事情發展到極端徹底、不留餘地的狀态。


詳細解析

  1. 字面與引申義

    • 由“河涸”(河流枯竭)和“海乾”(大海幹涸)組成,字面描述極端的幹旱場景。
    • 引申為資源徹底枯竭、困境無法逃脫,或形容事情處理得極其徹底,不留餘地。
  2. 使用場景

    • 描述自然災害,如長期幹旱導緻水資源枯竭。
    • 比喻經濟、人力等資源耗盡,或情感、精力被消耗殆盡。
    • 文學中用于強調極端境況,如《三俠五義》中形容争吵激烈:“罵了個河涸海乾”。
  3. 發音與變體

    • 拼音:hé hé hǎi gān(部分文獻注音為qián,但現代多讀gān)。
    • 異形詞:“河落海乾”(見《兒女英雄傳》),含義相同。

例句參考


該成語通過自然現象的極端化,生動表達了“徹底窮盡”的抽象概念,適用于文學、口語及對資源危機的描述。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河涸海乾

《河涸海乾》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像河流幹涸、海水枯竭一樣,形容非常幹燥、沒有水源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河涸海乾》的拆分部首是“水”和“幹”,其中“水”的部首是“氵”,“幹”的部首是“幹”。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其中“河”字有8畫,“海”字有9畫,“乾”字有4畫。

來源

《河涸海乾》這個成語來源于《莊子·齊物論》:“發明也,與天地參乎其德者三,與時參乎其德者三,以設宜也。《河涸,天竭。》”

繁體

《河涸海乾》的繁體字為「河涸海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字的寫法是略有不同的。例如,《河涸海乾》用繁體字寫作「河涸海幹」。

例句

1. 這片土地長期無雨,變得河涸海乾,一片荒涼。 2. 經過幾個月的旱季,田間的土地已經河涸海乾。

組詞

- 河曲:指河流呈曲線狀的地方。 - 涸轍:指由于幹旱而幹涸的車轍。

近義詞

- 幹涸:指水源枯竭,不再流動。 - 旱涸:指由于長時間沒有降雨而變得幹燥。

反義詞

- 水永流潤:表示水源長久不斷,不會枯竭。 - 海納百川:表示海洋能夠容納無數的河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