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出伏流的意思、河出伏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出伏流的解釋

語出《淮南子·墬形訓》“ 河 出 積石 ” 漢 高誘 注:“ 河 源出 崑崙 ,伏流地中方三千裡, 禹 導而通之,故出 積石 。”後用“河出伏流”比喻潛在力量爆發,其勢猛不可擋。 梁啟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一節:“ 周 室之勢既微,其所餘虛文儀式之陳言,不足以範圍一世之人心。遂有 河 出伏流,一瀉千裡之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河出伏流”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成語,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可結合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該成語原指黃河源頭從昆侖山發源後,潛藏于地下三千裡,經大禹疏導才湧出地面()。現多比喻潛在的力量突然爆發,勢頭迅猛不可阻擋。

出處與典故

  1. 文獻來源:出自《淮南子·地形訓》“河出積石”的注釋,漢代學者高誘提到“河源出昆侖,伏流地中方三千裡,禹導而通之,故出積石”()。
  2. 地理背景:古人認為黃河(河)源頭隱伏于地下,後因疏導而顯現,借以隱喻事物從隱伏到顯現的過程。

引申含義

用法與示例

注意

不同文獻對具體側重點略有差異,但“潛在力量爆發”為最權威且通用的解釋()。若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可參考《淮南子》原文及梁啟超相關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河出伏流》這個詞的意思

《河出伏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偉大的才華和智慧往往隱藏在平凡之中,在默默無聞的人物身上也可能蘊藏着非凡的才能。

《河出伏流》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河出伏流》的拆分部首是「水」、「卩」和「糸」。它的筆畫數為19劃。

《河出伏流》的來源

《河出伏流》是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在書中,司馬遷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史記》中的述事風格:好像河流之水,平緩而深邃,在細微處蘊含着厚實的力量。

《河出伏流》的繁體字

《河出伏流》的繁體字為「河出伏流」,沒有發生變化。

《河出伏流》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曆代字書的記載,古時候《河出伏流》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河出伏流》的例句

他雖然生活在一個小村莊,但他的才華卻如《河出伏流》,在平凡中展現着非凡。

《河出伏流》的組詞

1. 河上伏流:指河流之中潛流往往比表面上水流更為湍急。

2. 出伏:指隱蔽的才能或智慧被發現或暴露出來。

《河出伏流》的近義詞

暗藏才華、不露鋒芒、隱逸高人

《河出伏流》的反義詞

鋒芒畢露、造作張揚、出類拔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