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ail]∶大哭
那男孩的手指被門夾了一下,嚎哭起來
(2) [keen]∶以痛哭哀悼或哀訴
嚎哭得像失去理智的老太婆一樣
大聲哭。《紅樓夢》第十四回:“ 鳳姐 坐下放聲大哭,於是裡外上下男女接聲嚎哭。” 丁玲 《松子》:“而她媽呢,她的動不動的嚎哭和成天的咒罵,也使她不敢親近。” 茹志鵑 《高高的白楊樹·關大媽》:“ 關大媽 坐在兒子的墳前,也沒唉聲歎氣,也沒嚎哭,隻是發楞。”
“嚎哭”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háo kū,其核心含義為放聲大哭,通常帶有強烈的情感宣洩或極度悲傷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釋:
對應英語詞彙為wail,指高聲、悲切的哭喊。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漢語辭海)或文學作品中的具體用法。
《嚎哭》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哭聲大而悲亮,聲調高而長,通常表示極度悲傷、痛苦或恐懼。這個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嚎”和“哭”。
“嚎”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口(kǒu)+ 虍(hū),總共3畫。在字形中,它由一個“口”作為部首,下面加上一個“虍”作為右旁。
“哭”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口(kǒu)+ 孔(kǒng),總共9畫。在字形中,它由一個“口”作為部首,下面加上一個“孔”作為下旁。
《嚎哭》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的意思和形象生動地描述了人們在極度悲傷或痛苦時産生的哭聲。
在繁體字中,《嚎哭》通常寫作「嚎哭」,字形和簡體字基本保持一緻,隻是一些筆畫的書寫順序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一些和現代漢字稍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古代寫法中,《嚎哭》的“嚎”字可以寫作「虍口口」,而“哭”字可以寫作「孔口口口口」。
以下是一些使用《嚎哭》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失去至親的時候,痛苦得嚎哭了一整夜。
2. 當他聽到悲傷的消息,他無法控制自己,哭得嚎聲震天。
3. 這個孩子害怕得嚎哭起來,一時間整個屋子都充滿了哭聲。
《嚎哭》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語,例如:
1. 哀嚎:指哭聲悲切,聲調高而長。
2. 啜泣:指輕聲地哭泣。
3. 流淚:指眼淚不斷地流出。
近義詞有“哀號”、“痛哭”。
反義詞可以是“歡笑”或“喜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