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潔白有光貌。《楚辭·大招》:“天白顥顥,寒凝凝隻。” 王逸 注:“顥顥,光貌。” 洪興祖 補注:“《説文》:白貌。” 南朝 梁 江淹 《傷愛子賦》:“惟秋色之顥顥,心結縎兮悲起。” 清 錢謙益 《陳孺人錢氏墓志銘》:“蔔葬祖塋唯墨食,霜天顥顥寒凝凝。”
(2).光明博大貌。 唐 陳子昂 《臨卭縣令封君遺愛碑》:“聖人顥顥,其汲也教。” 宋 王安石 《诏免南郊陪位謝表》:“螻蟻惓惓,上幹旒扆,雲天顥顥,下賁丘園。”
“颢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ào hào,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本義:形容事物潔白且有光澤的狀态。
引申用法:
象征意義:形容光明、浩大或廣博的狀态。
與“昊”通用:
“颢颢”兼具視覺上的潔白明亮與抽象層面的光明宏大,常用于文學作品中增強意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引申演變,可參考《說文解字》《楚辭》等文獻。
《颢颢》是一個具有多義的詞語,主要有以下幾個意思:
《颢颢》的部首為頁(⺶),總共有13個筆畫。
《颢颢》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追溯到《尚書·虞夏書·颢颢》一篇。原文描述了一種光彩奪目、明亮耀眼的景象。
《颢颢》的繁體字為「顥顥」。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古代的《颢颢》字可能呈現不同的形态。例如,可能使用「豪豪」或「晧晧」來表示。
以下是一些使用《颢颢》的例句:
1. 他站在校園的廣場上,望着成千上萬的燈光閃爍,感歎着這個城市真是《颢颢》奪目。
2. 在夏季的清晨,陽光穿過窗戶灑在床上,房間裡彌漫着一股溫暖的《颢颢》氣息。
3. 這幅畫用大膽的色彩和豐富的層次營造出一種《颢颢》的氛圍。
與《颢颢》相關的詞語有:
驕颢、颢氣、颢光、颢色、颢氣奪人、燦爛颢光
與《颢颢》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明亮、光彩奪目、燦爛、輝煌、璀璨
與《颢颢》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暗淡、黯淡、昏暗、黯然無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