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潔白有光貌。《楚辭·大招》:“天白顥顥,寒凝凝隻。” 王逸 注:“顥顥,光貌。” 洪興祖 補注:“《説文》:白貌。” 南朝 梁 江淹 《傷愛子賦》:“惟秋色之顥顥,心結縎兮悲起。” 清 錢謙益 《陳孺人錢氏墓志銘》:“蔔葬祖塋唯墨食,霜天顥顥寒凝凝。”
(2).光明博大貌。 唐 陳子昂 《臨卭縣令封君遺愛碑》:“聖人顥顥,其汲也教。” 宋 王安石 《诏免南郊陪位謝表》:“螻蟻惓惓,上幹旒扆,雲天顥顥,下賁丘園。”
“颢颢”是漢語中一個疊詞形容詞,其核心含義與光明、浩大相關。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該詞主要有以下四層内涵:
一、基本釋義 “颢颢”形容潔白明亮、廣闊無邊的狀态,多用于描寫天色或自然氣象。《古代漢語詞典》指出其本義為“白而發亮貌”,例如《楚辭·大招》中“天白颢颢”即描寫蒼天皓白的景象。
二、詞源演變 從字形結構分析,“颢”由“景”(日光)與“頁”(頭部)組成,《說文解字》釋為“白貌”。疊用為“颢颢”後,詞義發生引申,既可指代雪霜覆蓋的潔白景象(如《後漢書·張衡傳》注引“皓皓旰旰,丹彩煌煌”),也可比喻德行光明(如《隸釋·漢慎令劉修碑》“颢颢君侯”的贊語)。
三、用法示例
四、近反義詞 近義詞:皓皓、皚皚、煌煌(《辭海》第7版) 反義詞:晦晦、冥冥、黯黯(《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颢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ào hào,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本義:形容事物潔白且有光澤的狀态。
引申用法:
象征意義:形容光明、浩大或廣博的狀态。
與“昊”通用:
“颢颢”兼具視覺上的潔白明亮與抽象層面的光明宏大,常用于文學作品中增強意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引申演變,可參考《說文解字》《楚辭》等文獻。
骜放白精巴戟天班爵薄唇輕言笨滞便利逼和不祧之宗蔔祝殘蕩長策乘雲初藳從軍行叨位抵塞多田翁翻白梵王字複道撫幾副品府舍公疇骨節會水昏闇獲者嘉勳擊撞覺道科泛客帆朗抱掠襲隆刑峻法民疇鵬飈乒乓牽染僑民清關親敬去本就末阒曠榮木色别熟論四扇屏送迓唐璜騰騎徒費唇舌頽牆托囑完雄武蠭閑言贅語謝安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