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薅耨的意思、薅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薅耨的解釋

除草。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詩之四:“朝朝荷鋤往,薅耨忘疲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薅耨”是古代農事活動中表示除草動作的複合詞,由“薅”與“耨”二字組成,其具體含義可從字形、字義及文獻用例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形溯源 “薅”字從艸從女從辰,甲骨文中“辰”為蚌鐮象形,本義指手持工具除草。《說文解字》釋為“拔田草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其讀音為hāo,釋義為“用手拔(草等)”。

“耨”字從耒從辱,《說文解字》釋作“薅器也”,指除草農具,後衍生出動詞用法,《辭源》注其音為nòu,釋義為“鋤草,耕作”。

二、詞義演變 二字連用最早見于《詩經·周頌·臣工》毛傳:“耨,若今之鋤田去草也。”鄭玄箋:“将複耕,故薅耨之。”此處“薅耨”指春耕前清除越冬雜草的農事程式。漢代《淮南子·說山訓》載:“治國者若薅田,去害苗者而已”,以薅田喻治國,印證其農耕核心語義。

三、農學實踐 北魏《齊民要術》詳述薅耨技術:“凡五谷,唯小鋤為良。苗出壟則深鋤,鋤不厭數,周而複始,勿以無草而暫停。”強調反複除草對作物生長的重要性,印證“薅耨”在傳統精耕農業中的技術地位。

該詞現代多用于方言或文獻研究領域,如關中農諺“七月薅耨拾馬料”仍保留古義,而普通話中已逐漸被“鋤草”“耘田”等詞彙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

“薅耨”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基本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出處與示例

元代趙孟頫的《題耕織圖》詩之四提到:“朝朝荷鋤往,薅耨忘疲倦。”此處生動描繪了農民每日辛勤除草的情景。

其他說明

  1. 詞性:動詞,用于描述農業勞動。
  2. 近義詞:鋤草、耘田。
  3. 注意:部分網絡資料(如)提到該詞被引申為“利用職務謀私利”的比喻義,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傳統釋義為主。

如需進一步查詢,可參考《漢語辭海》或《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愛老捱查闇鳥半仙抱疾襃薦辯剖蟞蜉藏嬌蟾宮折桂崇墳點將二心三意繁茂梵氏翻印發源風流瀟灑服斬嗝吱館閣氣還心願寒豔鴻光賄讬價碼監統金丹換骨驚采絶豔驚呆禁氣九堰客窗叩角樂饑連比兩濟列曜麗空嶺左麟趾殿吏議葎草蠻客朦朣能不曲筆散商跚跚訴控推诘汙溝無絃琴險象環生枭景小真孝治霞披霞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