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草。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詩之四:“朝朝荷鋤往,薅耨忘疲倦。”
“薅耨”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基本含義和用法如下:
元代趙孟頫的《題耕織圖》詩之四提到:“朝朝荷鋤往,薅耨忘疲倦。”此處生動描繪了農民每日辛勤除草的情景。
如需進一步查詢,可參考《漢語辭海》或《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薅耨(hāo nòu)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用芒刀或鋤頭除去雜草。薅指拔除,耨指用芒刀進行除草。該詞形象地描述了一種除去雜草的動作。
薅字的部首是艹,表示植物;耨字的部首是耒,表示農具。薅字的總筆畫為16畫,分别由“艹”、“草”、“丷”、“丷”組成;耨字的總筆畫為10畫,由部首“耒”和“乃”組成。
薅耨是中國漢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文明。該詞在繁體字中仍然保留薅和耨的形狀,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代,薅字的寫法與現在相同。耨字在古代形狀略有不同,字形上部由兩部分構成,左邊為耒,右邊為乃。
1.他蹲在地上,用鋤頭薅耨着田裡的雜草。
2.農民們每年春天都會薅耨田地,為莊稼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薅草、薅除、薅去、耕薅。
除草、拔草。
種草、栽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