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于謀劃。《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漢 班彪 《王命論》:“五曰:知人善任使,加之以信誠好謀,達於聽受。”
好謀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策略性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義、典籍用例及現代釋義三個維度解析:
動詞,意為“喜愛、傾向于”,強調主觀意願上的偏好或習慣性行為。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
名詞/動詞,指“計策、策略”或“籌劃、商議”,側重對事物的系統性規劃。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第2版)
複合後,“好謀”即“善于謀劃或熱衷于制定策略”,形容人精于審時度勢、深謀遠慮的特質。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釋義:孔子反對莽撞冒險,推崇行事謹慎、善用謀略達成目标之人。
來源:《論語譯注》(楊伯峻譯注,中華書局,2009年)
“好謀”指“長于計議;善于謀劃”,多用于形容人的思維特質。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年)
在現代漢語中,“好謀”屬書面語,常見于兩類語境:
語義辨析:區别于貶義“詭計多端”,“好謀”為中性或褒義,側重智慧性籌劃。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好謀”凝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理性籌劃的推崇,其核心義為“精于策略規劃,善于審慎決策”,既見于儒家經典對智慧的诠釋,亦活躍于當代對戰略思維的表述。
“好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善于謀劃,常用于形容人具備缜密的策略思維。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論語》原文或《王命論》相關注解。
幫手蚫螺酥辨捷邊市策書逞節稱意花牀席淳鈎出贅大勢至電弧焊接地價嫡舅東西方兜籠方喻發脫躬化公買公賣瞽議含辛如苦黑海豢愛黃羅衫惠麗阍略虎噬強嘴劑量學競渡船九劫揩摨老老實實憐傷亂朝掄材面神經末本末封末尼教木患子木星窮觀泣愬如數家珍贍足申勅升用十二女田坑條處條頭糕通詞望塵莫及頑固堡壘無愧辭無相賢隽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