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名。木蘭科,常綠灌木,小枝被棕色毛。初夏開花,色象牙黃,染紅紫暈,開時常不滿,如含笑狀,有香蕉氣味。産于我國南部。 宋 陳善 《扪虱新話·論南中花卉》:“南中花木有北地所無者,茉莉花、含笑花、闍提花、鷹爪花之類……含笑有大小。小含笑有四時花,然惟夏中最盛。又有紫含笑,香尤酷烈。” 清 孫枝蔚 《思歸》詩:“出門欲化杜鵑鳥,抵舍仍為含笑花。”《明珠緣》第三回:“含笑花堪畫堪描,美人蕉可題可詠。” 蘇曼殊 《绛紗記》:“亭午醒,則又見 五姑 嚴服臨存,将含笑花贈餘。”
含笑花是木蘭科含笑屬常綠灌木,原産于中國華南地區,兼具觀賞、藥用及文化價值。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形态特征
含笑花植株高2-3米,葉革質呈狹橢圓形,花瓣淡黃色,邊緣帶紅紫色暈染,花型半開如含笑狀,散發香蕉般甜香。花期3-5月,果期7-8月,聚合果呈卵圓形。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環境,耐陰但不耐寒,適宜酸性土壤,長江以南可露地越冬,北方需溫室栽培。
含笑花因其半開含蓄的姿态,被賦予以下寓意:
拉丁學名曾為 Michelia figo,現歸入木蘭屬(Magnolia figo)。其聚合果特征及“苞潤如玉,香幽若蘭”的描述,進一步體現植物學獨特性。
總結來看,含笑花既是自然造物的美學典範,也是中華文化中含蓄精神的植物載體。
《含笑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美麗的花朵。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某種花朵的美麗,迷人的外觀。
《含笑花》的拆分部首是⺾(草字頭),包含了一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
《含笑花》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它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描寫。在繁體中,它被寫作「含笑花」。
在古代漢字中,關于《含笑花》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它的寫法應該保持了現代漢字的基本結構和形态。
他送給妻子一朵含笑花,表達了他對妻子美麗的贊美之情。
《含笑花》是一個成語,無法通過構詞法來組成其他詞語。
和《含笑花》意思相近的成語有「花容月貌」、「冠絕一時」。
和《含笑花》意思相反的成語有「愁容滿面」、「喜形于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