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漢武台的意思、漢武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漢武台的解釋

漢武帝 為求仙所築的高台。在 滄州 。其地俯臨大海,長瀾接天,巉岩峻石,頗為壯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武台是漢語中的一個專有名詞,特指與漢武帝劉徹相關的曆史遺迹或象征性建築,尤指柏梁台。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與詞源

    “漢武”指西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以其雄才大略和開疆拓土著稱;“台”指古代高而平的建築,多用于祭祀、宴飲或觀測天象。合稱“漢武台”最初專指漢武帝在長安建造的柏梁台,後成為其功業的文化符號。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6卷“台”字條。

  2. 曆史典故

    柏梁台因漢武帝與群臣賦詩聯句的“柏梁體”而聞名,象征文治武功的巅峰。如唐代李峤《汾陰行》雲:“漢武清齋讀鼎書,太乙官壇降天語”,暗喻漢武台承載的帝王威儀與天人感應思想。來源:《全唐詩》卷五十七(中華書局,1960年)。

  3.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漢武台”常借指帝王功業或曆史滄桑。如清代趙翼《詠史》:“漢武台前落日黃,茂陵松柏老風霜”,以台之荒廢暗喻興衰無常。此意象強化了其作為曆史記憶載體的内涵。來源:《瓯北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4. 現代釋義

    當代詞典多界定為“漢武帝所築柏梁台的代稱”,引申為象征雄主功績或時代輝煌的曆史遺迹。其文化意義大于實體存在,常見于曆史文獻與文學作品。來源:《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321頁。

結論:

“漢武台”是以漢武帝為核心的複合文化符號,既指具體的柏梁台建築,亦承載對強盛王朝的曆史追憶,在漢語中固定為帝王功業與曆史變遷的典型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漢武台”是漢武帝劉徹為求仙或軍事目的所築的高台,位于今河北省滄州市渤海新區一帶,其核心信息如下:

1.基本含義與地理位置

2.曆史背景與功能

3.曆史價值與文獻記載

4.現狀與争議

總結來看,“漢武台”既是漢武帝求仙文化的象征,也是古代沿海軍事與地理變遷的見證,兼具曆史與考古價值。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水經注》《鹽山縣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辦事大臣貝齒編派嗶嘰波羅密采掇陳卦塵容大塊朵頤單絺大娘典言東鄰西舍多曆年稔風論句當漢牍酣縱灰指甲混交林借面吊喪今譯積微成著開泰窺塞樂事勸功缭牆流蕩子劉杜羅馬字録圖馬首東昧蔽米色弭棹賠鈔偏論蒲梢乾脩乞貸青田酒饒取弱寡善言山障神飛樞鬥擡秤袒跣讨攝田犬天秩外公玩法相司纖秀霄峙械梏歇後喜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