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品味。《後漢書·郎顗傳》:“臣伏見光祿大夫 江夏 黃瓊 ,耽道樂術,清亮自然,被褐懷寶,含味經籍。”
“含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含味”指咀嚼玩味,即對事物進行深入體會、反複揣摩,常用于形容對經典文獻或精妙文字的細緻品讀。例如“被褐懷寶,含味經籍”,強調在樸素的外表下潛心鑽研學問。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郎顗傳》,原文為:“臣伏見光祿大夫江夏黃瓊,耽道樂術,清亮自然,被褐懷寶,含味經籍。”,描述黃瓊雖身份低微(被褐),卻深藏學識(懷寶),沉浸于典籍的研讀中。
與“品味”“體味”含義相近,但更強調對内涵的反複思索和内在吸收,而非表面的鑒賞。
“含味”一詞融合了語言的形象性(如“咀嚼”)與思想的深度(如“玩味”),生動體現了中華文化中對學問鑽研和文字意蘊的重視。
含味是一個常見的詞語,用來形容事物、言辭等帶有深意、有味道、有内涵的特點。
“含”字的部首是口,它是由“口”字旁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味”字的部首是心,它是由“⺗”直接構成的。它的總筆畫數是8畫。
《含味》的本義是指食物的味道悠長,引申為别的事物帶有意味、富于内涵。
在繁體字中,含味的寫法是「含味〔口心〕」。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多種變體。比如《說文解字》中将“朁”作為“含味”的寫法,其中“朁”字的部首是口,總筆畫數是8畫。
1. 這副畫作品大膽創新,充滿了藝術家的個人風格,十分含味。
2. 這篇文章字裡行間都透露着作者的深情厚意,讀後讓人感到無限含味。
含味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含味悠長、含味委婉、含味深長等。
近義詞:有味、質樸、韻味、意味深長。
反義詞:平淡、無趣、索然無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