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的煙囪。謂貧寒不能舉火,飲食不繼。 宋 文同 《西岡僦居》詩:“猶勝比鄰者,寒突無晨煙。”
“寒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寒突”字面指冷的煙囪(“寒”意為寒冷,“突”指煙囪),比喻家境貧寒、無法生火做飯,引申為生活困頓、飲食難繼的狀态。
文學與曆史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詩文,例如宋代文同《西岡僦居》中“猶勝比鄰者,寒突無晨煙”,通過冷竈無煙的景象,側面反映鄰裡貧困潦倒的生活。
延伸理解
“突”在古代指竈台的煙道(如“曲突徙薪”典故),因此“寒突”不僅描述物質匮乏,還隱含家庭生計艱難的社會背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相關文化背景,中提到的《西岡僦居》等文獻。
《寒突》是一個成語,意為突然降溫、氣溫驟降。形容寒冷的天氣突然來臨或寒氣襲人。
《寒突》的部首是宀(寶蓋頭部),寶蓋是屋頂的形狀,寓意屋中有人居住。它的筆畫數為12畫。
《寒突》最早出現在唐代的《劉飛翼詩集》中,意指冬天突然來臨,溫度急劇下降。後來,這個成語被廣泛運用到文學創作和日常用語中。
繁體字為「寒突」,發音和簡體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多種多樣,關于《寒突》的古字形式較為罕見。大緻類似于「屍川口」,意味着通過河流的一段冰封河面。
1. 這幾天氣溫驟降,真是一場寒突啊。
2. 夜裡的風越來越冷,我感受到了寒突的到來。
3. 昨天還穿着短袖,今天就要穿棉衣了,真是太突然的寒突了。
1. 寒冷 2. 寒意 3. 突然 4. 突襲
1. 嚴寒 2. 寒冷 3. 寒流
1. 溫暖 2. 和煦 3. 春意盎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