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含仁懷義的意思、含仁懷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含仁懷義的解釋

謂有仁義之德。 漢 劉向 《說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圓頂一角,含仁懷義。” 宋 吳淑 《麟賦》:“伊一角之仁獸,禀五行之粹精,必含仁而懷義,不羣居而旅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含仁懷義”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内心蘊含着仁愛之心,秉持着道義準則,品德高尚。以下從詞典釋義、内涵解析及經典引用角度進行詳細說明:


一、字面釋義

  1. 含仁

    “仁”指儒家核心思想“仁愛”,即關愛他人、寬厚待人的美德。《說文解字》釋“仁”為“親也”,《論語·顔淵》載“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含” 意為包容、蘊藏,引申為内心秉持仁德。

  2. 懷義

    “義”指公正合宜的道德準則,《孟子·告子上》稱“義,人之正路也”,強調行為符合道義。

    “懷” 即心懷、堅守,如《禮記·中庸》言“義者,宜也”,指以道義為行事标準。

整體釋義:指人内在兼具仁愛之心與道義擔當,體現高尚的道德修養。


二、深層内涵

  1. 儒家倫理的融合

    成語融合了儒家“仁”與“義”兩大核心價值。

    • 仁:側重内在情感(恻隱之心),如《孟子·公孫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 義:側重外在行為準則(羞惡之心),如《孟子·離婁上》“義,人之正路也”。

      二者結合,形成“内修仁德,外行義舉”的完整人格(參考《漢語大詞典》)。

  2. 品德的外化表現

    “含仁”體現為寬厚包容,“懷義”表現為行事正直。如《淮南子·主術訓》載:“含仁懷義,德感天下”,強調此品德對社會的影響力。


三、經典文獻用例

  1. 《淮南子·主術訓》(西漢)

    “含仁懷義,聲教訖于四海。”

    描述君主以仁德道義教化百姓,彰顯治國理念(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淮南子》)。

  2. 《漢書·叙傳》(東漢·班固)

    “含仁懷義,德施彌普。”

    頌揚曆史人物以仁義之道廣施恩德(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


四、現代用法

該成語多用于稱頌品德高尚者,如:

“先生含仁懷義,一生濟困扶危,深受鄉鄰敬重。”

其莊重典雅的語體色彩,常見于書面褒獎或曆史人物評價(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
  3. 《論語》《孟子》(中華書局“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系列)
  4. 《淮南子》《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含仁懷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án rén huái yì,其核心含義是指具有仁義的美德。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典故

3.用法與示例

4.現代應用

5.近義與關聯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說苑》《麟賦》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邊壤不失黍絫采地鲳魚趁打哄城堡乘風單絲羅唔笃朵樓惡惡從短發明家附鳳改往修來剛剛趕及甘戰公卿诟唧詭求蒿蒸拫治華歲貨器矯令進拔禁備緊緊決脰局曲口井枯毫郎子嬾散辣玉李公佐龍君羅口盲然乃郎普陋茹千裡信前沿輕侮驅侵曲引錢入德騷擾酾沈澹災扇翣柿糕屍居龍見四方步四六宿會泰帝同蔕推頓無往不勝汙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