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mand by communication] 通過信函索要
欲知詳情,悉請函索
通過書信索取。 魯迅 《書信集·緻曹靖華》:“現代書局的稿子,函索數次,他們均置之不理。” 孫犁 《澹定集·幻華室藏書記序》:“于 京 、 津 、 甯 、 滬 、 蘇 等地,函索書目,郵購舊籍,日積月累,遂至可觀。”
“函索”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hán suǒ,注音為ㄏㄢˊ ㄙㄨㄛˇ,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書信方式索取,常見于正式或商業場景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
通過信函向他人索要物品或信息,如宣傳品、資料等。例如:“本公司備有産品說明書,函索即寄”。
詞源與用法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魯迅、孫犁作品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函索》是一個漢字詞語,有函義為書信,索義為索取。因此,函索的意思是通過書信來索取或請求。
函索的部首是凵(kǎn)字旁,好像是一個向左開的蓋子。函索的拆分筆畫數為11劃,具體分别為凵(2劃)+ 又(2劃)+ 丂(6劃)+ + 二(1劃)= 11劃。
函索這個詞來源于古漢語,最早可追溯到《劉因草書》。在繁體字中,函索仍然是函索。
在古時候,函索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 函:略像一個蓋子的樣子,是蓋住東西的容器,代表書信。 索:略像一個人在行走時舉着的東西,代表索取或請求的意思。 因此,古時候寫函索的樣子是:凵(2劃)+ 又(2劃)+ 兀(6劃)+ 二(1劃)= 11劃。
1. 他通過函索來請求幫助。
2. 我們需要函索一些資料來完成這個項目。
函件、索取、索引
請求、索求、尋求、獲取
贈與、施予、貢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