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指絲織品。《周禮·天官·典絲》:“及獻功,則受良功而藏之。”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良功,絲功,縑帛。” 孫诒讓 正義:“ 鄭鍔 雲:物之美者曰良。絲視麻為美。絲功謂之良功,典絲受之;麻功謂之苦功,典枲受之。”
《漢語大詞典》中“良功”一詞有兩種釋義:一是指精制的器物,《周禮·考工記》載“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鄭玄注“材美工良,然而器不良者,由不時也”;二指優良的政績功業,《詩經·大雅》雲“王之良功,四方攸同”,孔穎達疏“良功謂善政所成之功”。該詞在明清文獻中多指官員考核标準,如《明史·選舉志》記載“三年一考,以良功為上等”。
《古代漢語詞典》将其釋為“美善之功”,常與“利器”對舉使用,如《管子·乘馬》篇“良功不立,則器用不足”。現代《辭源》修訂本指出其引申義為“卓越成就”,引《漢書·賈誼傳》“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以承祖廟,以奉六親,至孝也”顔師古注“良功謂善政”。
“良功”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基本含義
指優質的絲織品,特指缣帛類制品,與粗糙的麻制品(苦功)相對。
文獻出處
源自《周禮·天官·典絲》記載的周代絲織品管理制度:“及獻功,則受良功而藏之。”
少數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善良行為積累的功德”,但該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文獻,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用法。
在傳統文獻中,“良功”特指古代絲織品管理制度下的優質絲制品,屬于特定曆史術語。若需引用此詞,建議優先采用《周禮》相關釋義,并注意語境差異。
貶晦畢缽羅碧眼胡步騎侪侶琛賂趁墒處高臨深醇醉大颢大家畜大腿雕喙飛輪剛特遘罹觀貌察色固植海次寒促鬨堂歡榮餞幕金隄進掃矜允九宮十三調鸠資機械論跼蹙峻博琅琳龍舉雲屬縷舉尼師壇袍袴披玩鋪采摛文前腔起手驅勞穰儉傛華生日錢詩草衰氣蜀才淑容書袠私槖送離桃偶黇鹿佻姣顯賞嫌疑骁強謝落心煩慮亂心腹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