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兩石的力量才能拉開的弓。石,古代重量單位。亦泛指弓。《新唐書·張弘靖傳》:“天下無事,而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清 吳偉業 《讀友人舊題走馬詩于郵壁漫次其韻》之一:“數卷殘編兩石弓,書生搖筆壯懷空。”
“兩石弓”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具體釋義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需要兩石(dàn)力量才能拉開的弓。這裡的“石”是古代重量單位,一石相當于120斤(約合現代60公斤),因此兩石弓的拉力約為240斤(約120公斤)。
2. 曆史背景 該詞源自唐代軍事标準,《新唐書·張弘靖傳》記載:“天下無事,而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說明當時武勇之士以能拉開兩石弓為能力标準,但也反映了重武輕文的社會現象。
3. 文化引用
4. 讀音注意 “石”在此處作量詞時應讀作dàn(音同“旦”),而非shí(石頭的石)。該讀音特殊性與古代計量體系相關,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注:關于古代弓力換算存在多種學術觀點,上述120斤/石為較通行說法,具體數值可能因朝代度量衡差異而變動。
《兩石弓》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力量和能力非常強大。其中的“兩石”指的是兩個大石頭,“弓”指的是拉開的弓。這個詞的本義是兩個大石頭被拉開的弓所創造出的巨大力量。
《兩石弓》的拆分部首是“兩”、“石”、“弓”,部首“兩”是指石頭向兩邊分開,部首“石”表示石頭的形狀,部首“弓”表示拉開的弓的形狀。根據這個拆分,可以知道《兩石弓》的意思是指石頭被拉開的弓。
根據筆畫數來看,《兩石弓》共有10個筆畫,其中“兩”部由3畫,“石”部由5畫,“弓”部由2畫。
《兩石弓》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這本古籍中,描述了贊美施展巨大力量的人。
繁體字“兩石弓”是《兩石弓》的繁體寫法,與簡體字形式相似,隻是一些字形稍有區别。
在古代,中國人寫漢字時的一些字形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兩”分開表示“兩”個;“石”字較為洪朗,上方的一塊是山石的形狀,下方則是表示重量的石塊符號;“弓”在古代常常以彎曲的線條表示。
1. 他的力量就像《兩石弓》,令人敬畏。
2. 這位運動員的體力達到了《兩石弓》的境界。
組詞:力量、能力、施展、巨大
近義詞:大力、強大、高手
反義詞:乏力、軟弱、無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