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涼蟾的意思、涼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涼蟾的解釋

指秋月。 唐 李商隱 《燕台詩·秋》:“月浪衡天天宇濕,涼蟾落盡疎星入。”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九:“影浸涼蟾窗上見,聲敲寒雨枕邊聞。” 清 陳維崧 《百字令·己未長安中秋》詞:“坐久涼蟾猶未吐,靄靄暮雲偏結。”亦泛指月亮。 宋 晏幾道 《阮郎歸》詞:“箇人鞭影弄涼蟾,樓前側帽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涼蟾”是一個具有濃郁古典文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秋天的月亮。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1. 字面拆解與代指:

    • 涼: 本義指溫度低,引申為寒冷、清涼。在此語境中特指秋季的涼意。秋天天氣轉涼,故常用“涼”來點明季節特征。
    • 蟾: 本指蟾蜍(癞蛤蟆)。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月亮上有蟾蜍(源于嫦娥奔月後化為蟾蜍或月中有蟾蜍的傳說),因此“蟾”成為月亮的代稱。常見的類似代稱還有“玉蟾”、“冰蟾”、“蟾宮”、“蟾魄”等。
    • 組合義: “涼蟾”二字結合,字面可理解為“帶着涼意的月亮”或“清涼月光中的蟾蜍(代指月)”,其核心指向秋夜的月亮。
  2. 詞典釋義與文學意象:

    • 綜合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的解釋,“涼蟾”指秋月。它不僅僅是一個指代月亮的中性名詞,更承載着豐富的情感和意境。
    • 意象特征: “涼蟾”一詞天然帶有清冷、皎潔、幽靜、寂寥甚至略帶凄清的審美感受。它常出現在描繪秋夜景色的詩詞中,用以烘托氛圍、寄托情思(如羁旅之愁、懷人之思、時光流逝之感等)。
    • 例證: 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燕台詩·秋》中有“月浪衡天天宇濕,涼蟾落盡疏星入”之句,宋代晏幾道《鹧鸪天》詞雲:“守得蓮開結伴遊,約開萍葉上蘭舟。來時浦口雲隨棹,采罷江邊月滿樓。 花不語,水空流,年年拚得為花愁。明朝萬一西風動,争奈朱顔不耐秋。”雖未直接出現“涼蟾”,但“月滿樓”的意境與“涼蟾”所營造的清秋月夜氛圍相通。更直接的例子如宋代詞人周邦彥《倒犯·新月》中的“霁景、對霜蟾乍升,素煙如掃”,其中“霜蟾”與“涼蟾”意境類似。
  3. 文化内涵與象征:

    • “涼蟾”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月亮崇拜”和“悲秋意識” 相結合的産物。月亮本身象征着陰柔、靜谧、永恒與思念;秋季則常引發文人墨客對生命流逝、人生無常的感慨。兩者結合,“涼蟾”便成為表達秋思、離愁、孤寂、高潔等複雜情感的經典意象。
    • 它體現了古人觀察自然、感悟人生的細膩情感,以及運用神話傳說進行詩意表達的獨特方式。

引用參考來源:

“涼蟾”是一個典雅的古漢語詞彙,特指秋月,蘊含着清冷皎潔的視覺形象和豐富深沉的情感意境,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一個重要的審美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涼蟾”是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1. 代指秋月或月亮
    源于月宮蟾蜍的傳說()。古人認為月亮上有蟾蜍,因此用“蟾”代指月。如李商隱《燕台詩·秋》中“涼蟾落盡疎星入”,宋祁詞中“涼蟾”描繪秋夜雲破月出的景象,均以“涼蟾”象征秋月,突出清冷寂寥的意境。

  2. 引申為孤寂氛圍的象征
    在詩詞中常與秋夜、疏雨、暮雲等意象結合(),如劉祁《歸潛志》中“影浸涼蟾窗上見,聲敲寒雨枕邊聞”,通過月光與雨聲的對比,渲染出凄清孤獨的情感。

需注意:提到的“形容處境困難”屬于現代引申的成語化解釋,但缺乏廣泛文學佐證,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衍生義。建議優先參考古典文獻中的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暗話白面儒冠彼此彼此秕糠币器搏攫抽筋創艾傳诏童點手劃腳定舍動履敦曉覩斯防送卒憤兵風雨對床撫躬凫胫孤風黃螺诨官火羊監倉講親九歸久旸九佐積殃老學楞神獵渭胪歡蟊螟馬肆渺莽溟池平安醮仆竪謙謹芹館齊竽曲江會肉體瑞佑散沙生鬼省然升堂拜母椉雲聖者順則陶均疼痛廳子歪纏委綴無把握鄉居顯赫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