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鞍帕的意思、鞍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鞍帕的解釋

覆蓋在鞍子上的帕巾。 唐 李馀 《寒食》詩:“剪渡歸來風正急,水濺鞍帕嫩鵝兒。” 唐 張祜 《公子行》:“鐙金斜雁子,鞍帕嫩鵝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鞍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 基本詞義
    指覆蓋在馬鞍上的帕巾,主要用于保護或裝飾鞍具。該詞由“鞍”(馬鞍)和“帕”(布巾)組合而成。

  2.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唐代詩人李馀在《寒食》中寫道:“剪渡歸來風正急,水濺鞍帕嫩鵝兒”,張祜《公子行》也有“鐙金斜雁子,鞍帕嫩鵝兒”的描寫。這些詩句表明鞍帕常與馬具裝飾相關,且材質可能較輕盈。

  3. 功能與材質推測
    結合“帕”的釋義(紡織品制成的擦手巾),可推斷鞍帕可能采用絲綢、麻布等柔軟材料,兼具實用(防塵、減震)與裝飾功能,尤其用于貴族或儀式場合。


注: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典文獻或曆史研究。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詞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鞍帕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鞍帕(ān pà)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騎馬或騎牲畜時所放置在動物背上的墊子或護具,用以減輕騎手的壓力。鞍帕常見于農耕社會和牧區,被廣泛用于各種騎乘活動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鞍帕的拆分部首是馬(馬匹)和巴(手推車、手推車裡的貨物),共計13個筆畫。 來源: 鞍帕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鞍指的是騎馬時所放置的鞍具,而帕則是指用于保護身體、減輕壓力的物品。兩個詞合在一起形成了鞍帕這個詞語。 繁體: 鞍帕的繁體字為鞍帕,沒有太大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鞍帕的寫法沒有太大區别,依然是鞍帕。 例句: 1. 農民背上鞍帕,放心地騎在牛背上,朝着田地出發。 2. 那位騎手将鞍帕拉緊,準備開始馳騁在廣袤的草原上。 組詞: 騎馬、騎牛、騎駱駝、騎騾子等。 近義詞: 鞍、馬鞍、鞍具、馬具。 反義詞: 不需要反義詞,因為鞍帕是具體指代特定分類的物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