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連城價的意思、連城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連城價的解釋

價值連城。形容珍貴難得。 三國 魏 曹丕 《與锺大理書》:“不煩一介之使,不損連城之價。” 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誰為傾國媒,自許連城價。” 明 徐複祚 《紅梨記·訴衷》:“那解元風雅連城價,譜鴛鴦無端輳咱。”參見“ 連城璧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連城價”是漢語中形容物品或事物極其珍貴、價值極高的表達方式,其核心含義可追溯至成語“價值連城”。根據《漢語大詞典》的解釋,該詞最早用于描述寶玉、藝術品等稀有物的珍貴程度,後延伸至抽象事物如知識、情感等領域。其典故源于《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中記載的和氏璧故事,秦王曾以十五座城池交換此璧,故稱“連城之價”。

從語義演變看,“連城價”在古代文獻中多指具體物品的貨币價值,如《戰國策》記載的“此璧有連城之價”,而現代漢語中則更強調非物質層面的珍貴性。例如《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比喻極其貴重的事物”,涵蓋文化遺産、科研成果等抽象價值。在用法上,該詞常見于文學創作和學術論述,如描述敦煌壁畫時稱“千年壁畫具連城價”,突顯其不可替代的曆史文化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連城價”是一個漢語成語,意為價值連城,形容物品或才能極其珍貴、難得。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物品的價值可與多座城池相媲美,比喻珍貴程度極高。例如《史記》記載,秦昭王曾提出以十五座城池交換趙國和氏璧,後世由此引申出“連城價”的典故。

二、出處與演變

  1. 曆史典故:源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中“完璧歸趙”的故事,秦國欲以十五城換和氏璧,突顯其珍貴。
  2. 文學引用:唐代韓愈《縣齋有懷》中“自許連城價”,明代《紅梨記》中“風雅連城價”,均用此詞形容才華或珍寶。

三、用法與擴展

四、相關詞彙

五、現代應用

如今多用于文學、藝術評論或收藏領域,例如形容古籍、字畫等文化遺産的非凡價值。

提示:若需查看完整典故或例句,可參考《史記》原文或《魏略》注引(來源見、5、8)。

别人正在浏覽...

挨鬥愛國如家百雉豹藏霧八邪八徵篦簾不堪七財路豺狼橫道潮鳴電摯刺笄忖度錯邊搭袱禱盼東央西浼鬥鷄台妒忮二馬一虎風流緼藉負步鲠烈罕倫豪姓河帥回航會偶積疊進趨廄長急言筷籠子曠誤褴縷略地淩逼邁當昧私懑懑明敕明黠睦親撚着鼻子鳥驚魚散鳥賊仆姑欺君罔上全衣趨教熱情尚方折掇市盈率手膀子守錢奴逃奸文明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