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廉的節操。《晉書·裴頠傳》:“是以立言藉於虛無,謂之玄妙;處官不親所司,謂之雅遠;奉身散其廉操,謂之曠達。”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考文》:“公鎮 廣西 踰十年,廉操始終不渝。”
“廉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形容清廉正直的品德與節操,具體解釋如下:
“廉操”指為人正直、行為端正,不貪污腐化,不為私利所動的品質。它強調個體在道德層面的自律與堅守,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衡量個人品德的重要标準。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廉操”與“廉恥”相關,但更側重行動層面的廉潔自律(如“廉恥”包含知恥與廉潔雙重含義)。它不僅是個人修養的核心,也是儒家文化倡導的為官準則。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晉書》或明代筆記原文。
廉操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部分組成:廉和操。
廉操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操守和品德高尚,并且能夠廉潔自律。
廉的部首是廴,共6個筆畫。
操的部首是手,共5個筆畫。
廉操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是在近現代漢語中逐漸形成并使用的。它的簡體字和繁體字都是“廉操”。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廉操在古代的寫法是「廩操」。這種寫法在古籍和文獻中可以找到。
1. 他一直秉持着廉操的原則,從不收受賄賂。
2. 廉操是一個公務員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
3. 領導要求我們要保持廉操,做一個盡職盡責的公民。
廉潔、廉價、操心、操勞
清廉、正直、誠實
貪污、腐敗、不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