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訓練兵士,喂飽戰馬。謂作好戰鬥準備。 宋 蘇洵 《幾策·審敵》:“将遂練兵秣馬以出於實,實而與之戰,破之易爾。”
練兵秣馬是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通過訓練士兵和喂養戰馬的方式,為戰鬥作充分準備。其中,“練兵”強調軍事訓練,“秣馬”指喂飽馬匹以保證戰鬥力。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北宋文學家蘇洵的《幾策·審敵》:“将遂練兵秣馬以出于實,實而與之戰,破之易爾。”意為通過充分備戰,實戰時更容易取勝。
三、結構與用法
四、近義詞
與“厲兵秣馬”同義,均強調積極備戰的狀态。
五、現代延伸意義
現多用于形容集體或個人在重要事件前的系統性準備,例如:“科技公司為新産品發布練兵秣馬,加班調試系統”。
參考資料:綜合《漢典》、查字典等權威釋義。
練兵秣馬,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指訓練軍隊、備戰軍需。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纟”和“馬”,其中纟是纖細絲線的意思,馬則表示馬匹。它的總筆畫數為20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争時期。練兵秣馬本意是指對軍隊進行持續的訓練,使其盡善盡美。練兵指的是軍隊作戰技能的訓練,秣馬指的是對軍馬進行飼養和管理,以确保軍馬在戰鬥時具備良好的體力和素質。
在繁體字中,練兵秣馬的寫法是:
練兵秣馬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練兵秣馬的字形稍有不同:
綫兵秣馬
1. 戰争臨近,軍隊開始練兵秣馬,為即将到來的戰鬥做好準備。
2. 經過長時間的練兵秣馬,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1. *********、坦克、導彈、艦艇是現代軍隊的重要練兵秣馬對象。
2. 練兵秣馬是戰争勝利的基礎。
錘煉兵馬、訓練軍隊、備戰軍需、操練軍隊
放任軍隊、忽視軍備、怠慢軍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