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樂欲的意思、樂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樂欲的解釋

(1).佛教語。願求,欲望。《最勝王經》卷一:“一切煩惱以樂欲為本,從樂欲生。諸佛世尊斷樂欲,故名為涅槃。”

(2).謂高興,興奮。 章炳麟 《無神論》:“若雲偶爾樂欲,自造萬有,樂欲既停,便爾休息,此則 耶和瓦 之樂欲,無異於小兒遊戲,又所謂起滅無常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樂欲(lè yù)是漢語中的佛教術語,後引申為表達“樂于追求、内心所願”的複合詞,其釋義及用法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佛教本源義

    指對善法的好樂與希求,為修行者精進的内在動力。如《佛學大辭典》載:“樂欲者,希求為性,能精勤者,此心為體。” 此概念源于梵語“chanda”(音譯“禅那”),意為善法欲(《大智度論》卷二十二)。

  2. 現代引申義

    泛指對事物發自内心的喜愛與追求。如《漢語大詞典》釋為:“樂于從事;内心所願。” 例:梁啟超《論佛教與群治之關系》:“以樂欲為導,衆生自能趨善避惡。”


二、用法與語境


三、同源詞辨析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1922年)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3. 《大智度論》(鸠摩羅什譯,佛教經典)
  4. 許地山《綴網勞蛛》(現代文學著作)

以上釋義綜合佛教典籍、權威辭書及文學用例,呈現“樂欲”從宗教術語到現代用詞的語義演變與核心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樂欲”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語境和來源分析:

一、佛教術語(核心含義)

  1. 基本定義
    指“願求”或“欲望”,被視為煩惱的根源。佛教經典《最勝王經》提到:“一切煩惱以樂欲為本,從樂欲生。”
    • 哲學内涵:強調對世俗享樂的執着是痛苦的來源,需通過斷除樂欲達到涅槃。

二、其他引申含義

  1. 情緒表達
    可表示“高興、興奮”,如章炳麟在《無神論》中批評“樂欲”如小兒遊戲般無常。
  2. 古語用法
    部分文獻中引申為“打算、願意”,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三、使用場景與辨析

四、例句參考

  1. 佛教經典:“諸佛世尊斷樂欲,故名為涅槃。”
  2. 世俗用法:“他樂欲于聲色犬馬,終緻身敗名裂。”

如需更完整的古典文獻例證,可查閱《最勝王經》等佛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媕娿白泠泠步頓蒼術殘酷赤賜籌借純經驗出錢促鱗雕牆地鵏飛蛾否德幹笑高箱根芽公婆供祀顧筆郭子儀黑雲壓城城欲摧鬨鬭紅花草緩怠回電惑疾解戰濟濟蕩蕩緊卷機庭久系卷軸蘭膏料帳麟瑞柳眉踢豎羅繃鹵質面見命幹噴漆骈矗痞鬲七賦奇人全活傻裡八機升音深切着明神興適行水綠山青數罵田課條條大路通羅馬擿植索塗我行蝸窄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