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獨坐。 宋 梅堯臣 《逢曾子固》詩:“冷坐對寒流,蕭然未知倦。” 宋 蘇轼 《汪覃秀才久留山中以詩見寄次其韻》:“中秋冷坐無因醉,半月長齋未肯辭。” 元 馬臻 《吟雪》詩:“四山削玉水無波,冷坐孤吟意趣多。”
“冷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得出:
“冷坐”指獨自靜坐,周圍環境冷清或内心感到孤寂的狀态。該詞由“冷”(形容寂靜、無人氣)和“坐”(靜态動作)組合而成,強調獨處時的清冷氛圍。
情感色彩
多帶有孤單、落寞的意境,常見于古典詩詞中。例如:
語境應用
既可描述物理環境的冷清(如無人相伴的獨處),也可表達心理狀态的孤寂。蘇轼詩句“中秋冷坐無因醉”,便以中秋佳節反襯獨自齋戒的寂寥。
“冷坐”通過簡練的二字組合,生動傳遞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孤獨情境的審美表達,常見于詩詞以營造清冷意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來源。
冷坐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冷”和“坐”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冷:冫(冰部)+ 日(日部)共5畫
坐:土(土部)+ 人(人部)共7畫
來源:
冷坐的意思是指冷淡、冷漠的坐着。這個詞線索出自于古代文學作品《陶淵明集·歸園田居其四》:“神馬禽鳣,狐兔貉鼠,生洲澤可坐者,幽之至也。”
繁體:
冷坐的繁體寫法為“冷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冷坐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沒有變化,仍然是“冷坐”。
例句:
1. 他冷冷地坐在那裡,不發一言。
2. 看着他坐在那裡,我感受到了他的冷坐。
組詞:
冷漠、冷靜、冷清、坐立、坐視
近義詞:
冷淡、冷漠、冷靜、冷峻
反義詞:
熱情、熱心、熱切、熱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