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并蒂的意思、并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并蒂的解釋

指兩朵花并排地長在同一個莖上。 駱賓基 《午睡的時候》:“那圍裙是藍布的,四周紮着縫,在當中用白線勾着兩朵并蒂的大牡丹。”

並蒂:亦作“ 并蔕 ”。 1.兩朵花或兩個果子共一蒂。 唐 杜甫 《進艇》詩:“俱飛蛺蝶元相逐,並蒂芙蓉本自雙。” 宋 陸遊 《或遺木瓜有雙實者香甚戲作》詩:“ 宣城 繡瓜有奇香,偶得並蒂置枕傍。”《鏡花緣》第一回:“同一梅花,有緑萼、硃砂之異;同一蓮花,有重臺、並蒂之奇。”

(2).比喻男女合歡或夫婦恩愛。 唐 皇甫松 《竹枝》詞之三:“芙蓉並蔕一心連,花侵隔子眼應穿。” 明 楊珽 《龍膏記·錯媾》:“樂事生平佔,天從人願,芙蓉並蒂,兔絲不斷。” 清 李漁 《慎鸾交·贈妓》:“有話須陳,並蒂分房各有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并蒂”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面釋義

指兩朵(及以上)的花并排生長在同一根莖或花萼上,常見于植物現象,如“并蒂蓮”。其結構拆解為:

二、比喻意義

  1. 象征愛情與婚姻
    多用于形容夫妻恩愛、情感深厚,如“并蒂芙蓉”“并蒂菱”等,源自《紅樓夢》《初刻拍案驚奇》等文學作品。

  2. 泛指緊密關聯的事物
    可比喻兩個事物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關系,如“并蒂共生”。

三、文化應用

四、擴展說明

部分語境下,“并蒂”可泛指多朵花同生(如“三蒂蓮”),但通常以“兩朵”為核心意象。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代範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并蒂(bìng dì)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并”是左部的部首,它表示兩個物體或概念的合并。而“蒂”是右部的部首,它表示植物的根系或植物的傘狀花序。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兩個植物根系完全交織在一起,無法分開的狀态。 根據筆畫順序,“并”字包含有3個筆畫,它的拆分部首是“丷”。而“蒂”字有12個筆畫,拆分部首是“艹”。 “并蒂”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物理和自然觀念。在古時,人們認為植物的根系中,有一些根會互相交織在一起,形成緊密的結構。就像兩個植物的根系融合在一起,無法分開一樣,所以這個概念也被用來比喻事物或人的關系非常緊密,彼此分不開。 在繁體字中,“并蒂”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差别。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并”字在甲骨文中寫作“乁”,在金文中寫作“並”,也有人把它寫作“並”、“並疊”或“并共”等。而“蒂”字在古代的寫法多樣,有些寫作“荻”,有些寫作“笮”或“蓁”。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們的友誼像并蒂一樣堅固,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分開。” 與“并蒂”相關的詞有:“交織”、“交融”、“融合”等。這些詞都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事物或概念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狀态。 與“并蒂”相反的意思是“分離”、“分開”、“割裂”等。這些詞用來表示原本緊密的關系被打破,兩者分開的狀态。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