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喻愣頭愣惱的人。 老舍 《駱駝祥子》十九:“低着頭,他不敢再像原先那麼愣蔥似的,什麼也不在乎了。”
“愣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方言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代行為粗魯、反應遲鈍或頭腦簡單的人,常帶有貶義色彩。該詞通過“愣”(呆滞)和“蔥”(植物,比喻愚笨)組合,形象描述人不夠機敏的狀态。
方言屬性
常見于北方方言(如北京話),用于譏諷他人舉止莽撞或思維不靈活。例如:“他真是個愣蔥,又把碗盤摔破了。”()
文學出處
老舍在《駱駝祥子》中曾使用該詞:“低着頭,他不敢再像原先那麼愣蔥似的,什麼也不在乎了。”。
近義詞
與“愣頭兒青”含義相近,均指魯莽或不通世故的人()。
多用于口語,描述以下兩類人:
以上信息綜合了詞典釋義、文學作品及方言用例,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背景,可參考《駱駝祥子》等文獻。
《愣蔥》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者事物愚蠢、遲鈍、呆滞的狀态。可以形容一個人思維遲鈍、反應遲緩,也可以形容一種無聊呆滞、乏味無趣的狀态。
《愣蔥》由“爿”和“艸”兩個部首組成。
“爿”部首的拆分為“丬”,“丬”有4個筆畫。
“艸”部首的拆分為“⺈”和“⺀”,“⺈”有2個筆畫,“⺀”有1個筆畫。
《愣蔥》一共有7個筆畫。
《愣蔥》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方言中,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愚蠢程度。後來逐漸流行并被納入了漢語詞彙中。
《愣蔥》的繁體字為「愣蔥」。
古時候,《愣蔥》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形态和寫法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1. 他在數學課上總是愣蔥,很難理解老師講的内容。
2. 這個電視節目真的太愣蔥了,我完全看不進去。
愣頭青、愣笨、愣住、呆愣、愣神
傻、呆、木讷、遲鈍、憨
聰明、機智、敏捷、靈活、智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