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磊硊的意思、磊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磊硊的解釋

同“ 磊嵬 ”。亦作“磥硊”。 南朝 梁 江淹 《學梁王兔園賦》:“亦有輪囷磥硊,一枝百頃,萬葉共陰。” 南朝 梁 劉孝綽 《酬陸長史倕》詩:“山橫路似絶,徑側樹如傾,蒙籠乍一啟,磥硊無暫平。” 北齊 劉晝 《新論·韬光》:“分條布葉,輪囷磥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磊硊”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學語境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引證與用法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寫自然景觀:

  1. 南朝梁·江淹《學梁王兔園賦》提到“輪囷磥硊,一枝百頃”,形容樹木盤曲高大、枝葉繁茂。
  2. 劉孝綽《酬陸長史倕》詩中的“磥硊無暫平”,描繪山路崎岖不平的險峻景象。
  3. 北齊劉晝《新論·韬光》以“分條布葉,輪囷磥硊”表現植物枝幹粗壯、形态雄偉。

三、相關說明

如需更權威的考據,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專業古代漢語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磊硊

《磊硊》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表面凸起的石頭、岩石等不平坦的地面。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石(石頭)和毛(毛發),其中“石”為右邊部首,也是這個字的主體部分;“毛”為左邊部首,表示外貌特征。

磊硊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可能來自方言或民間口語。它的繁體字寫法為“磾蕤”,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很多變體。磊硊在古代的寫法多種多樣,但主要都圍繞着石頭和毛發這兩個部首進行變形組合。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磥蕤”,其中的“磥”與現代的磊相似,表示石頭的外貌;“蕤”表示毛發。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常見。

例句:
1.小溪旁邊的石頭磊硊多,不易行走。
2.走到山頂,眼前景色壯麗,磊硊的山峰層層疊疊。
3.那座古廟前的台階磊硊不平,小心别摔倒。

組詞:磊石、磊落、磊莶、大磊石、磊路、一磊一硊
近義詞:崎岖、坎坷、崎嶇
反義詞:平坦、平整、平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