藟散的意思、藟散的詳細解釋
藟散的解釋
稻米名。 宋 陸遊 《秋日郊居》詩之三:“已炊藟散真珠米,更點丁坑白雪茶。”自注:“藟散,米名。丁坑,茶名。”
詞語分解
- 藟的解釋 藟 ě 藤:“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纏繞:“網罟相萦藟。” 古通“蕾”,花苞:“梅藟粉融連夜開。”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散的解釋 散 à 分開,由聚集而分離:分散。解散。渙散。散落。散失。散逸。 分布,分給:散布。散發(?)。天女散花。 排遣:散心。散悶(坣 )。 解雇:他幹的不好,讓那家飯店給散了。 集聚 散 ǎ 沒有約束,
網絡擴展解釋
“藟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解釋
拼音為lěi sàn(注音:ㄌㄟˇ ㄙㄢˋ),指一種稻米名稱。
二、出處與例證
該詞出自宋代詩人陸遊的《秋日郊居》詩之三:
“已炊藟散真珠米,更點丁坑白雪茶。”
陸遊在自注中明确提到:“藟散,米名。丁坑,茶名。”
三、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學賞析領域。若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反義詞等擴展信息,可參考專業詞典工具。
網絡擴展解釋二
《藟散》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藟散》出自古代漢語,意為将草藥煮、炒等方法進行炒出草本植物中的雜質,并使其散開。它也可以指将雜亂的物品加工整理,使之分散開來。
拆分部首和筆畫:
《藟散》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艹”,表示植物,右邊的部首是“散”,表示開放。它的整體部首是“艹”,所以它讀作“cǎo”。
這個字的筆畫數目共有17畫。
來源:
《藟散》這個詞在《莊子》一書中有提及,其用法是形容草木被曬幹的狀态。
繁體:
《蒞散》是《藟散》的繁體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字的形狀會略微變化。對于《藟散》這個字來說,在古代會采用不同的手寫風格。具體風格因時代、地區和文人而異。
例句:
1. 将草藥放入鍋中炒制,藥材不斷藟散出來。
2. 她用精心設計的工具将雜亂的線頭剪裁整齊,使之藟散開來。
組詞:
淩藟、雜藟、藟秀、藟葉。
近義詞:
散、散開、揚散、分散
反義詞:
聚集、集中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